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8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总结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表现,计算其各自的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各自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4.4%、98.0%、10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4.6%、88.9%、98.0%,CT和MRI的检出阳性率及诊断灵敏度均显著高于X线,在诊断灵敏度上,MRI也显著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灵敏度,且MRI在空间定位上、病变损伤等方面的显示效果更佳,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各亚型肾细胞癌(RCC)的MSCT诊断和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CC,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结果 :35例透明细胞癌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中22例见坏死囊变区,4例见出血灶,3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速升速降"型;6例乳头状细胞癌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乏血供表现,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嫌色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呈类圆形,其中1例病灶内有钙化灶,平扫密度较均匀,向肾皮质和肾窦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呈"平台型"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集合管癌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病灶内均可见出血、坏死征象,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并侵犯周围组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各亚型RCC的病理学特点是CT表现的基础,仔细观察MSCT动态增强扫描特点,可提高RCC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97%,对照组为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4.
Ji H  Li GD  Li FY  Bai YQ  Chen Y  Yang MZ  Wang LJ  Tang Y  Zhang P  Xia T  Li C  Feng J  Zou ZK  Yixi JC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1):730-735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02例经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测确定的MCL进行分析,组织病理制片和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或EnVision法染色,并进行了随访。结果102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30~79岁),男女之比约2.92:1。淋巴结是最常受累的部位(98/98,100%),结外常受累的部位:骨髓(29/45,64.4%)、脾脏(36/57,63.2%)、咽淋巴环(15/48,31.3%)、外周血(15/51,29.4%)、肝脏(12/53,22.6%)及胃肠道(15/102,14.7%);87.7%(71/81)初次就诊时处于临床Ⅲ~Ⅳ期,45.5%(25/55)患者有B症状;48.7%(19/39)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除7例(6.9%)因组织取材小无法区分病变模式外,余95例中12例(11.76%)为套区增生型,41例(40.2%)结节型,42例(41.2%)弥漫型。75.5%(77)经典型,24.5%(25例)瘤细胞呈母细胞样变型。102例均表达B细胞标记而不表达T细胞标记,96例(94.1%)肿瘤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70例(71.4%)CD5弱阳性。68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0~89个月)。套区增生型+结节型、经典型的核分裂象≤15/10HPF,增殖指数≤15%;骨髓无受累,提示患者预后好,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生存未见影响。结论国内MCL患者病征与国外患者基本一致,其病变模式、细胞变型、核分裂象、增殖指数、骨髓是否受累及受累程度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抑制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为寻找临床上有效的早期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门诊2016年5月-2017年4月就诊的NAFLD患者8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血脂、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及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 LHBT)检测,对SIBO阳性患者予以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实验组SIBO阳性率(63.8%)高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TG、TC)、肝功能(ALT、AST、GGT)实验组SIBO阳性患者均高于阴性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IBO阳性患者血ALT、AST、GGT、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IBO阳性率为11.3%,对照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小肠细菌过生长发病率较高,抑制小肠细菌过生长治疗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为NAFLD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6.
黄晓帅 《北方药学》2018,(1):122-123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采用利巴韦林与热毒宁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期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仅有2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显著(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0.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采用利巴韦林与热毒宁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短时间内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诊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组,对照组(n=35)接受镇静、吸氧、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n=3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呼吸系统感染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3%,停药半年后复发率2.9%,呼吸系统感染症状消失时间(3.2±0.6)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停药半年后复发率20.0%,呼吸系统感染症状消失时间(6.0±1.4)d;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停药半年后复发率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快速消除呼吸系统感染症状,并减少疾病复发情况,可作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8.
苯扎贝特(Benzafibrate),又名必降脂、必利片(Bezalip),属于较新的氯苯乙酸类似物,其化学组成为2-[4[2-(4-氯苯甲酰胺基)-乙基]苯氧基]-2-甲基-丙酸。该药最早由德国开发,八十年代初在英国首先上市,是一种治疗各型脂质代谢障碍(饮食疗法可治愈的Ⅰ型高脂血症除外)比较理想的药物。苯扎贝特的作用与氯苯丁酯(Clofibrate)基本相同,但作用较强。能使升高了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运载它们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从而使高脂血症的脂质正常化。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它一方面抑制HMGCoA(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合成以及该酶和底物的亲和力,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加脂蛋白脂酶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烟草作业环境对烟师鼻腔粘膜的损害。方法:对325名烟师行鼻内窥镜检查及细胞学检查,并对鼻腔分泌物中可地宁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烟师组鼻粘膜细胞重度以上的损伤率(40.9%)明显高于对照组(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师工作后鼻腔分泌物中可地宁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工作前,而结束工作3个月后可地宁平均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鼻腔分泌物中可地宁浓度可作为反映接触烟草尘状况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及时调整烟师对烟草尘的接触时间,可减少鼻腔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70.
于洋 《中国实用医药》2014,(15):214-215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月于本院发生感染的老年痴呆患者35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未并发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医院感染易发部位,分析与院内感染相关的因素,总结临床护理对策。结果在老年痴呆患者的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34.29%),此外,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25.71%),除此之外,还包括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抗生素应用及侵入性操作是引起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防止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应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及抗生素,给予优质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