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1例,其中66例患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65例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兰索拉唑组),50例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组).入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检测各组血小板聚集阈值(PATI)、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ADP-PATI为(3.47±0.96)μmol/L,兰索拉唑组为(3.28±1.05)μmol/L,雷贝拉唑组为(3.32±0.83)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蛋白-PATI、血小板聚集率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兰索拉唑或雷贝拉唑治疗并不影响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82.
吴晓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86-168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SIE评分干预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而激惹、退缩、精神病性、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退缩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治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1年末,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复发率及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1年末,干预组服药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1,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我院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为药品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苯二氮革类及巴比妥类二类精神药品的年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上升,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和艾司唑仑的用药频度较高,以扎来普隆为代表的新一代非苯二氮革类药物用量有下降趋势。结论二类精神药品应用结构稳定,临床用药基本合理。苯二氮革类药物占临床用药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恢复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200例恢复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服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95.6%,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5,P0.05)。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9.627和6.439,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起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1.766,P0.05)。随访1年末研究组复发率15.5%,对照组为33.3%,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85,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有效预防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7.
抑郁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 ,主要分为心理因素和药物引起的抑郁两种。在精神科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一般对心理性抑郁比较重视 ,而忽视了药源性抑郁。本文目的就是对药源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作者于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随机对3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由药源性引起的抑郁进行了临床观察 ,全部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 35~ 6 0岁 ,平均 5 2 3岁。1 2 药物种类 :据有关文献资料报道 ,药源性抑郁的发生率 ,因药物的种类而异 ,依次为利舍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和三氟拉…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立哌唑合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泌乳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立哌唑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优于单纯氨磺必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其情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临床疗效达"痊愈"的精神分裂症出院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研究组病人及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干预,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及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家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及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情感表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家庭环境,增加亲密度及适应性,降低高情感表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一泰纳)治疗伴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伴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1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6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HAMD减分率在治疗2周时大于西酞普兰,二者HAMD减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在4、6周HAMD减分率同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西酞普兰为11.3%,文拉法辛38.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疗效相当,文拉法辛起效快,但西酞普兰较文拉法辛不良反应更少更轻,尤其适用于伴躯体疾病老年抑郁症的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