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比较解郁化痰安神方合并利培酮与单用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用解郁化痰安神方合并利培酮减半剂量,对照组利培酮剂量维持不变,两组患者均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8周,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G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郁安神方合并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2.
瑞波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经宇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59-160,166
目的比较瑞波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波西汀组、西酞普兰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值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6周后,瑞波西汀组HAMD总分减分值为(16.4±5.6),西酞普兰组为(16.2±6.8)分,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西酞普兰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43.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秋冬季常见病,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双黄连粉针治疗150例婴幼儿秋季腹泻,并且以利巴韦林治疗150例作为对照,治疗组取得有效率94.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01)。双黄连粉针是从银花、连翘、黄芩提取制成,有明显的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究其原因,推测双黄连粉针剂在体内可直接抑制和杀灭轮状病毒,减少轮状病毒对肠道的刺激和损害,减少其病毒作为变态反应原的量,缓解肠道变态反应,促进肠道水分的再吸收,是临床症状得到较快的缓解和消失。  相似文献   
44.
高传伟 《临床医学》2015,35(2):53-55
目的对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效应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78例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治疗4周后,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定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同时对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外显性攻击行为量表总分及减点-攻击反应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起到抗攻击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B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CT、MRI 表现.方法对68例BD病人的表现及CT、MRI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BD伴有高血压病史58例(85.3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痴呆、智能减退、假性延髓麻痹等,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常以脑卒中发作就诊.该病的颅脑CT和MRI均有局灶或弥漫性改变,MRI发现病灶较CT明显增多.结论 BD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MRI对BD的诊断率较高;早期控制高血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杨晓艳 《光明中医》2015,30(1):54-56
目的研究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62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且确诊为广泛性焦虑症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丁螺环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用药后第2、4、6周末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80.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比单纯应用丁螺环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要好,能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小,临床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开始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2周后开始显著下降,两组其余时间段评分、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患者具有同等的治疗效果,虽然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其中阿立哌唑组33例,剂量为每日(14.38&#177;2.13)mg,利培酮组32例,剂量为每日(2.91&#177;0.79)mg;疗程共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后第1周起与治疗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2)两组间从治疗第1周末起,各时点PANSS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两组间CG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的有效率分别为70%和69%,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利培酮的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12~22.5)mg/d,(2.0~4.5)mg/d。(4)TESS评定显示,阿立哌唑组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组。治疗期间利培酮组合用盐酸苯海索17例(53%),阿立哌唑组2例(6.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将121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并加用贝那普利基础上,再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包/次,3次/d冲服。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临床评价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心房纤颤转复率为91.53%,常规组心房纤颤转复率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分级(NYH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常规有明显改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贝那普利不仅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且大大减少心房纤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0.
马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150-151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护士"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多维角度护理患者。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