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74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366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14篇
  6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62.
目的观察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的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低钠血症患者,根据低钠血症类型分为稀释性低钠血症(33例)和缺钠性低钠血症(37例),采用在基本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限水并给予补充高渗盐水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治愈20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63.64%;缺钠性低钠血症患者治愈2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1.89%。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低钠血症患者适当地补充高渗盐水来维持身体正常的血钠水平,可以使得低钠血症和心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以及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方法:研究纳入了30例30眼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分析。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1mo分别进行三次Corvis ST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克伦巴赫alpha系数(Cronbach'α)、可重复性系数(RC)和变异系数(CV)评估Corvis ST参数的可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术前与术后Corvis ST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39个Corvis ST参数中,26个(66.67%)参数重复性较好,6个(15.38%)参数重复性中等,7个(17.95%)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交联术后1mo,34个(87.18%)参数的重复性较好,3个(7.69%)参数重复性中等,2个(5.13%)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与术前相比,交联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眼压、生物力学校正眼压、第一次压平时间、曲率半径、第一次压平时的形变幅度、最大压陷偏离长度、角膜硬度参数值增加;而陡峭曲率、平坦曲率、平均曲率、第二次压平时间、2 mm最大形变幅度比值和综合半径值降低(均P<0.05)。结论:交联手术前和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硬度较术前增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1年7月,收治35例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0 ~58岁,平均37.4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共89处跖骨基底部骨折,其中第2、3跖骨骨折9例,第3、4跖骨骨折7例,第2、3、4跖骨骨折19例.跖跗关节损伤分型:单纯中间柱损伤2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7例,外侧柱伴中间柱损伤10例,三柱损伤16例.针对第2、3跖骨基底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跨关节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7周,平均13.9周.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优11例,良18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82.9%.[结论]跖跗关节和跖骨基底部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对足部功能的恢复同等重要,能减少中足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取得良好疗效.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类型制定.  相似文献   
65.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最为成功有效的外科手术之一,与之伴随的是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是其中最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38~81岁,平均68.2 岁。33 例均为温哥华 B 型假体周围骨折:B1 型骨折组 11 例,采取切开复位钢丝捆扎固定或接骨板固定+异体皮质骨板植骨;B2型骨折组16例,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大量植骨或长柄全涂层假体联合钢丝捆扎+局部异体松质骨植骨;B3型骨折6例,采用长柄生物性假体或组配型假体+同种异体骨板联合钢丝捆扎。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5~5.5年,平均3.6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3~22个月,平均6.5个月。B1型骨折组中1例术后因跌倒再次骨折,行二次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2~96 分,平均 91.2 分;B2 型骨折组中 1 例术后 3 年出现假体松动下沉,行二次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为 76~92 分,平均 87.0 分;B3 型骨折组中 1 例术后 3 个月出现移植骨排异反应与感染,经治疗无效,再次手术取出同种异体骨板,抗生素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6~80分,平均71.5分。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中温哥华B型较常见,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跟距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a足踝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足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7.
摘 要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ACO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急性加重次数及稳定期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FEV1% pred、FEV1/FVC、PEF日变异率)、诱导痰炎细胞分类和比例、血清炎症因子(IL 4、IL 6、TNF α)水平、SGRQ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6 MWD)等指标等变化。 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稳定期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日变异率较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巨噬细胞比例升高(P<0.01),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IL 4、IL 6、TNF 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GRQ评分降低,6MWD值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用于辅助治疗ACO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卧床时间、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和侵入性操作明显相关(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20.1%,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9.7%,共分离病原菌7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妥布霉素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完全敏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9.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的加速阶段。老龄化伴随而来的共病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共病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造成了多重用药、治疗负担的加重,随着患慢病数目的增多,更有部分患者伴随着心理疾病的困扰,同时, 老年共病还可以引起住院次数增加, 这直接导致了医疗成本和资源利用率大幅增加, 所以共病问题逐渐成了一个社会健康问题。慢性病的共病管理也成了“健康中国2030”关注的重点,目前慢病管理的指南多集中在处理单一疾病,而患有共病的老年人常容易被忽视,许多临床实践表明,针对处理单病的指南并不适合共病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好地管理共病患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2012年美国老年医学会发布了《老年共病患者的诊疗指导原则》,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老年共病患者的诊治策略,该原则为我国共病管理提供了参考思路和理论框架;国内学者在共病研究中也积累了相关经验,强调通过实行多学科整合团队,发展全科医生制度,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重视老年综合评估,重视多重用药等更好地管理共病。本文对共病的概念、流行病学、共病的危害及共病管理等展开论述,以期为国内老年共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成人自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吸入过敏原致敏谱,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年份间阳性致敏原的差异,为AR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17种吸入过敏原试剂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门诊且自报为AR的成人患者2 305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年份致敏原分布情况,并对阳性率进行分析。  结果  2 305例AR患者SPT阳性率为77.09%,常合并多种过敏原致敏,对4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者1 137例(49.33%);过敏原阳性率前5位依次为粉尘螨(42.78%)、户尘螨(38.61%)、梧桐花粉(35.27%)、蒿属花粉(34.27%)、葎草花粉(31.63%);18~30岁年龄组过敏原SPT阳性检出率达峰值(91.84%),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性别间粉尘螨、户尘螨、油菜花、葎草花粉S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9—2021年室内吸入过敏原粉尘螨、户尘螨阳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季节性吸入过敏原梧桐花粉、蒿属花粉、葎草花粉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AR患者常合并4种及以上吸入过敏原致敏;18~30岁SPT检出率达峰值;粉尘螨、户尘螨、梧桐花粉、蒿属花粉、葎草花粉是郑州地区成人自报AR患者最常见的致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