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42.
目的探析ICU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法对其镇静镇痛作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12月ICU术后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按术后镇痛用药不同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术后予以静注舒芬太尼1.0μg/kg,B组术后静注舒芬太尼1.5μg/kg,C组术后静注右美托咪定2.0μg/kg+舒芬太尼1.0μg/kg,比较3组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术后6、12、24 h活动痛、静息痛评分情况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12、24 h的Ramsay评分情况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低于A、B两组(63.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联合疗法,镇静镇痛作用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痰液正五聚蛋白3(PTX3)和白细胞介素(IL)-37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该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33例纳入研究.根据收治时喘息控制情况分为急性发作组(70例)和临床缓解组(63例).急性发作组患儿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间歇组)21例、轻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轻度持续组)15例、中-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中-重度持续组)34例.检测上述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痰液PTX3、IL-37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和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FEF25%-75%)],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组痰液PTX3水平高于临床缓解组(P<0.05),中-重度持续组痰液IL-37水平高于轻度持续组和间歇组(P<0.05).急性发作组痰液IL-37水平低于临床缓解组(P<0.05),中-重度持续组痰液PTX3水平低于轻度持续组和间歇组(P<0.05).急性发作组中,痰液PTX3水平与患儿过敏状态有关(P<0.05).痰液PTX3水平与IgE、ECP水平呈正相关(r>0,P<0.05),与IL-37、FEV1、FEV1/FVC和FEF25%-75%呈负相关(r<0,P<0.05).痰液IL-37水平与IgE、ECP等过敏相关炎性指标呈负相关(r<0,P<0.05),与FEV1、FEV1/FVC和FEF25%-75%则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PTX3水平升高提示哮喘儿童存在过敏状态,合并IL-37水平降低则提示患儿肺功能不良,监测痰液PTX3、IL-37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儿童哮喘的病情.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观察治疗10 d后CD3^+、CD4^+、IgE、IgG等免疫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清IgG、IgM、IgA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3.42、11.23,均P<0.05),IgE显著低于对照组(t =4.76,P<0.05);观察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t=21.41、5.38,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0%(χ^2=4.73,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0-160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浓度变化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C(ELISA法)对9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入ICU时的血清TNF-α、IL-10进行测定,根据患者预后效果将97例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TNF-α和IL-10的变化;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对照,观察脓毒症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0的水平差异。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入ICU首日TNF-α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比较,TNF-α和IL-10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和IL-10在重症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及治疗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miR-140-5p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istone deacetylase 7,HDAC7)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0-5p的表达水平。用miR-140-5p mimic(模拟物)及miR-140-5p NC(阴性对照)转染A549细胞,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0-5p与HDAC7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DAC7及PI3K、p-PI3K、AKT、和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40-5p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iR-140-5p NC组相比,过表达miR-140-5p后A549细胞在48和72 h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且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均P<0.05),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HDAC7可能是miR-140-5p的一个靶基因,且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证实miR-140-5p直接靶向调节HDAC7表达。结论:miR-140-5p通过靶向HDAC7表达进而抑制NSCLC 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脓毒症致AL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低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灯高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灯低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1次/d),灯高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1次/d),3组均治疗2周。评价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氧合指数(PaO2/FiO2)、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记录3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灯低组和灯高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对照组、灯低组及灯高组依次降低(P<0.05);3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且对照组、灯低组及灯高组依次延长(P<0.05);3组治疗后PaO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布洛芬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eu%、WBC、TNF-α、IL-6、IL-8、CK、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u%、WBC、TNF-α、IL-6、IL-8、CK、LDH均有显著下降,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洛芬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有效降低Neu%、WBC,缓解炎性反应,改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急性心力衰竭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联合大黄灌肠治疗SAP患者腹内高压(IA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9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黄灌肠+芒硝盐外敷, 2次/d, 持续7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 mg, 2次/d, 持续7 d。监测腹内压, 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改善肾脏整体预后分级(KDIGO)和肺损伤(LI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CRP、降钙素原(PCT)、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水平。主要研究终点为24 h腹内压变化量, 次要终点包括治疗后1~7 d粪便增加量、新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新出现器官功能障碍、血管并发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存活率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治疗干预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腹内压均于治疗后9 h开始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治疗7 d后腹内压下降显著, 且研究组7 d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