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尿路结石295例秦永斌宋仲麟我院自1988年12月~1994年5月,采用ESWL-Ⅱ/ZM型液电冲击波体外碎石机及中药排石汤治疗上尿路结石29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5例,男184例,女111例。年...  相似文献   
212.
本文通过探讨2种无肝素透析方法 用于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护理特点及效果比较.得出结论:高浓度肝素盐水预冲无肝素透析法效果确切,简便,不干扰血透中的治疗操作,此方法 优于传统的无肝素透析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13.
杨力  李初俊 《临床医学》2007,27(5):36-37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无选择地收集国内文献近年来公开报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163例,加上本院5例共168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占同期镜检人数的0.11%(102/92982),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0.65%(139/21243),占胃癌的2.9%(86/2951),占复合性溃疡的3.0%(23/779),男女之比为3.0∶1,中位年龄49-63岁,平均56.4岁,病程2个月-40年不等,常见症状有腹痛、呕血及黑便、纳差、消瘦等。病灶近一半位于胃窦及角切部,Borrmann分型以Ⅱ型及Ⅲ型为主(占79.3%),病理以管状腺癌多见(占61.7%),其次为低分化腺癌(占19.2%)及印戒细胞癌(10.0%)。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故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切不可忽视对胃部的全面观察,并应常规活检,发现胃部癌肿后,仍应尽可能进入十二指肠,以发现是否有共存病变,为选择手术方式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伴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疗程均为一周,停药四周后复查Hp阴性者为根除,阳性者为未根除。结果含左氧氟沙星疗法的治疗组64例患者中完全转阴者54例,占84.4%,仍为阳性者10例,占15.6%,对照组64例患者中完全转阴者42例,占65.6%,仍为阳性者22例,占34.4%。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皮疹、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食纳下降2例,口腔烧灼金属味1例,腹泻2例。结论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根除Hp效果更显著,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方法 D-二聚体采用周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凝四项采用磁珠血浆凝同法对我院妇产科213例血压正常孕妇、6例血压升高孕妇正常分娩前后进行检测.结果 孕妇正常分娩前D-二聚体和血凝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而血压升高孕妇组与血压正常孕妇组产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D-二聚体、FIB高于后者,PT/PT-INR、APTT、TT低于后者,但是,正常分娩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72h后恢复.孕妇分娩前后联合检测D-二聚体、血凝四项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而带来的危险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了解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病人迫切需要哪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护士应在哪个时间、采取何种教育方式等,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方法 制定调查内容并以无记名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本病区普内科200例住院病人.结果 调查表明护患间进行健康教育的最适当时间是在病人入院2 d以后,病人易接受教育方法为护士必须结合病人的病情来讲解健康教育内容.实施教育后,有85%病人认为有所得益.结论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病人受益,必须加强教育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17.
目的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方法D-二聚体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凝四项采用磁珠血浆凝固法对我院妇产科213例血压正常孕妇、6例血压升高孕妇正常分娩前后进行检测。结果孕妇正常分娩前D-二聚体和血凝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而血压升高孕妇组与血压正常孕妇组产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D-二聚体、FIB高于后者,PT/PT—INR、APTT、TT低于后者,但是,正常分娩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72h后恢复。孕妇分娩前后联合检测D-二聚体、血凝四项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而带来的危险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2009年12月1日因双小腿及右足碾压伤6小时余入院,入院诊断:1、双小腿、右足碾压伤;2、右腓骨下段骨折;3、左根骨骨折;4、左胫前、右足背、右足弓外缘皮肤裂伤;5、双小腿、右足软组织挫伤。  相似文献   
219.
婴儿脑型脚气病临床表现复杂,往往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等,而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致不应有的死亡。为了从中吸取教训,现将2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误诊病例介绍:例1:男婴,9个月。因抽搐2次,昏迷3小时于1978年5月14日入院。2日前发热、轻咳,入院日呕吐、腹泻2~3次,下午神萎,哭声低哑,吸乳无力,经医生诊治,按“上感”  相似文献   
220.
1临床资料本组男102例,女24例,年龄8~68岁,平均31,2岁,GCS 3~8‘52例.GCS 9~15‘74例.血肿部位:额部11例,颞部36例,顶部4例,枕部11例.额颞部8例.颞顶部39例,额颞顶部12例.后颅窝5例.手术情况: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38例.未行骨瓣减压8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