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床医学教育始终是医学教育过程的关健环节。几十年来,临床教学投入欠帐较多,至使临床教学面临许多困难。当前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鼎盛时期,整个社会都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给处于困境中的临床医学教学提供了一个自我完善、更新和发展的机遇。如何促使临床教学主动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就临床教学曾经对148名实习返校后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与部分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交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临床教学的某些现状,以便搞好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22.
古方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具有开通心窍、定惊、清热解毒的功效。中医应用此丸剂治邪热内陷,神志昏迷,以及惊厥或痰热卒中,小儿惊风等热闭证候。本教研室对天津达仁堂配制的安宫牛黄丸和注射剂进行了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机体耗氧量的药理实验。  相似文献   
23.
在解剖一男性成年尸体上发现双侧肾动脉变异和左侧睾丸动脉的起始变异。此类变异对肾切除或肾移植等手术均应引起注意,此手术如在靠近腹主动脉结扎肾动脉时可能  相似文献   
24.
耳后瘘管过大往往造成修补上的困难。笔者1975年至1996年7月在突尼斯让都巴地区医院和西迪布吉德地区医院工作期间曾遇巨大耳后瘘管11例,其疾孔前后径均12mm以上,应用双蒂皮肌骨膜瓣进行修补均1期愈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5~32岁。瘘管原因:6例为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乳突凿开术敞开引流后、第2次行乳突根治术时耳后缝合困难所遗留,2例为耳后瘘管修补失败所遗留,3例为耳后骨膜下脓肿穿破时间过长而瘘扎过大于乳突手术时缝合困难所遗留。瘘孔位置:耳后中部9例,耳后中上部2例。瘘孔面积均超…  相似文献   
25.
宋××,男,57岁。住院号:1923。于1982年10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因情志不遂,10月7日晚饭后随即就寐。翌晨家人唤其起床时,发现推之不醒,呼之不应,急送本院抢救。入院时患者昏迷约3小时,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腹壁、膝、肱二头肌反射均消失。单位医务室反映,患者口服"鲁米那"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环境温度变化时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及规律.方法 将9~15周龄雄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20 ℃,21只)和温度骤变组[骤升温至37 ℃组(21只)、骤降温至4 ℃组(21只)和骤降温至-12 ℃组(21只)],每组均观察1、4、8、12、24、48和168 h 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大鼠.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切取左侧肺脏上叶,经4%多聚甲醛液固定24 h、石蜡包埋和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温度骤变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坏死、炎细胞浸润等,在骤升温至37 ℃组最严重.各组出现损伤最严重的时间不同,骤升温至37 ℃组在12 h损伤最严重,而骤降温至4 ℃组和骤降温至-12 ℃组均在24 h损伤最明显.结论 环境温度变化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出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7.
当前,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镁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我们自1994年6月~1995年8月间共用镁剂治疗了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病历选择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60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即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及自发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12岁,因左上腹部不适半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巨大肿块,下极平脐,内侧缘超过中线0 5cm ,质硬,边缘清楚,稍活动。B超提示脾肿瘤。手术所见:脾门区见一肿块6cm×5cm×4cm ,未超出脾包膜;脾脏与肝左叶部分粘连,沿脾动脉、大网膜、肝门腹主动脉旁可见成串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 眼观:摘除脾标本1个,质量6 0 0 g ,11cm×7cm×4cm ,脾门区、包膜下见一6cm×5cm×4cm肿块,肿块无包膜,境界尚清楚;切面灰白色灰红色相间,呈花纹状、质硬。脾脏另一侧见一5cm×1cm×1cm灰黄色组织质实,位于脾包膜内。镜检:瘤组织由大片增生的纤维结缔组…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CIA大鼠外周血和小肠黏膜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除正常组外均复制胶原免疫性关节炎后,并随机分成模型组、全蝎蜈蚣高、中、低剂量组和Ⅱ型胶原蛋白治疗组,给药40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和小肠黏膜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和PP结T淋巴细胞均表现为CD4*T细胞明显升高或有升高趋势,CD4+/CD8+则在外周血升高而在PP结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所有治疗组对CD3+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全蝎蜈蚣各剂量组均可明显下调PP结CD4+,CD8+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水平(P<0.05或P<0.01),同时外周血方面高、中剂量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全蝎蜈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途径是调节CIA大鼠外周血和肠黏膜局部T淋巴细胞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