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脊柱病变较常见,特别是椎体易受侵犯(如结核、肿瘤以及体育活动引起的外伤等),有时导致截瘫。为了避免压迫脊髓,临床上常做人工椎体置换术,因此研究椎体的压应力,对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速尿并多巴胺持续微量泵入对老年危重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入选对象共49例,均为NYHA标准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按先后顺序,查随机排列表分为两组,即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速尿并多巴胺(观察组,25例)和反复多次静脉注射速尿(对照组,24例)。观察组给予速尿120 mg,多巴胺40 mg加入微量泵持续注入24h;对照组则静脉6 h推注速尿40~80 mg。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分别检测电解质,治疗中检测血压,并计算24 h、48 h尿量。结果:持续静脉泵注速尿并小剂量多巴胺在24 h及48 h后统计尿量明显高于多次性速尿注射,观察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 h中平均血压波动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血压波动幅度减小,两组电解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水肿明显减轻,胸闷、气促症状改善。结论:持续静脉泵注速尿并小剂量多巴胺在老年危重心衰的疗效明显高于多次性速尿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83.
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脐血中不仅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也含有多种造血因子,因此研究脐血血浆中各种造血因子可有助于了解胎儿造血特点,并为临床应用脐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我们对64例正常足月脐血血浆中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  相似文献   
84.
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儿童达100万左右,占出生人口4%至6%。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的主要措施。本文对2355例产前诊断病例的临床指征分布情况、染色体异常率以及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做全面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目的是预防出生缺陷做好泰安地区的产前干预,减少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伴有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维持利培酮治疗)和阿立哌唑(阿立哌唑替代利培酮治疗)组,治疗8周。于第0、1、2、4、6及8周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在入组时和治疗8周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测定疗效。结果:可用于评估的数据101例,利培酮组53例,阿立哌唑组48例。阿立哌唑组替换治疗后第1周血清催乳素水平即明显下降,第8周时,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01);2组BMI、PANSS及CGIS评分及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可降低伴有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90.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水平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血清肌酐水平在48 h内≥25.5 μmol/L诊断,结果并发AKI患者62例【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8例,肝肾综合症(HRS)16例和前性氮质血症(PRA)38例】,非AKI患者52例。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 AKI组合并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6例,显著高于非AKI组的12例、10例和11例(P<0.05);AKI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2.4±0.2) mg/L,显著高于非AKI组的(0.9±0.1) mg/L,白蛋白为(28.3±4.8) g/L,显著低于非AKI组的(34.1±7.3) g/L(P<0.05);尿素氮为(15.3±5.4) mmol/L,血小板计数为(73.1±11.3)×109/L,总胆红素为(43.8±9.5) μmol/L,血肌酐为(127.6±23.5) μmol/L,与非AKI组的(6.4±3.3) mmol/L、(90.6±12.7)×109/L、(23.6±6.4) μmol/L和(73.4±15.2) μmol/L比,差异显著(P<0.05);ATN组血胱抑素C水平为(3.6±1.6) mg/L,血小板计数为(102.6±21.7)×109/L,总胆红素为(73.2±16.8) μmol/L,血肌酐为(346.8±30.7) μmol/L,均显著高于HRS组或PRA组(P<0.05);血清胱抑素C诊断AKI的准确度为92.1%,特异度为95.7%,显著高于血肌酐或尿素氮。结论 血胱抑素C水平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AKI,或有利于临床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