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科自2001年1月收治裂孔位于上方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56例,采用术前下直肌牵引制动,而后施行单纯巩膜外硅胶垫压或加环扎不放液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糖尿病性肌麻痹疗糖尿病性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弥可保注射液50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同时给予维生素B1、三磷酸腺二苷、肌苷、复方血栓通胶囊等药物口服;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3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4%,对照组有效率65.3%,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变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于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140眼,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d;1,2,3 wk;1 mo这六个时间节点的主观干燥异物感,通过角膜荧光素试验(FSC)、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这三个指标测定患者的泪膜功能变化,并分析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知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患眼术后1d;1,2wk干眼症状累计得分高于术前( t=8.53, P=0.000;t=6.27, P=0.000;t=9.02, P=0.000),患眼术后3 wk和1 mo干眼症状累计得分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91,P=0.824;t=1.27,P=0.069)。患眼术后1d;1,2wk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增多(t=11.64, P=0.000;t=9.61,P=0.000;t=8.87,P=0.001),患眼术后3 wk和1 mo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2.52, P=0.746;t=1.16,P=0.094)。患眼术后1d;1,2wk角膜知觉检测数值明显大于术前( t=9.61,P=0.000;t=9.27,P=0.000;t=11.39,P=0.024),术后3wk和1mo角膜知觉检测结果数值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t=1.19, P=0.562;t=2.17,P=0.5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会在短期内降低术眼泪膜的稳定性,但是在长期休养之后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相似文献   
64.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导致泪膜功能异常,甚至干眼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为明显。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糖尿病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表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7-03-15-2018-06-15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82例(1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其糖尿病发生情况,将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A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的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状评分为(1.11±0.78)分,高于A组的(0.65±0.14)分,t=4.834,P0.001;B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为(4.16±1.95)分,明显高于A组的(3.03±1.54)分,t=3.544,P0.001;治疗后B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为(5.75±1.38)s,显著短于A组的(8.25±1.8)s,t=8.239,P0.001;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为(8.13±3.59)mm/5min,明显短于A组(13.16±3.10)mm/5min,t=8.201,P0.001。结论糖尿病可加重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和进一步破坏其泪膜完整性和功能,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时,应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的干眼症状,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率。  相似文献   
65.
曹宪勇  贺琳  李艳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37-1538
目的:探讨高眼压症者中央角膜厚度(CCT)与眼压(IOP)的关系,观察CCT在判断高眼压症者是否给予降眼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3例(226眼)高眼压症者进行超声角膜厚度测量和非接触眼压计(NCT)测眼压,对校正眼压<21 mm Hg者52例(104眼)不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跟踪观察其眼压、视野、生理杯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结果:IOP随CCT呈正相关变化,CCT每增加100 μm,IOP将随之增加1.86 mm Hg.对校正眼压<21 mm Hg者不予以降眼压治疗,跟踪观察12~36个月,只有3例(6眼)出现视野和视神经纤维层改变,发生率为2.66%(6∕226).结论: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可以作为高眼压症与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高眼压症能否发展成为青光眼的可靠依据,对高眼压症者要常规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校正其眼压,校正眼压<21 mm Hg者,可不用降眼压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老年复视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老年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0岁40例复视的老年人采用同视机、红玻片、三棱镜及Hess屏等方法对等方法进行复视像检查和眼肌、眼位运动,辅以影像学诊断和血生化检查。结果 4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32例(80%),肌源性麻痹2例(5%),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7.5%),外伤性麻痹2例(5%),不明原因1例(2.5%)。结论老年复视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小儿斜视患儿1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采用舒适护理,直至出院。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实验组(30.27±3.89)分,对照组(38.94±5.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5)。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对照组为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能降低小儿斜视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氛围,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68.
李梅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591-592
目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眼科手术不常见的并发症,但极具破坏性,难以治愈.本文通过探讨手术前后及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病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方法:术前准备、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细菌培养、围手术期护理与观察等.结果:本文通过眼内炎的致病菌种类、来源、发生眼内炎的感染因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分析综述,方法得当,措施到位,完全可以预防及治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鼻泪道治疗鼻泪道阻塞的临床及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我院门诊确诊的鼻泪管阻塞病人36例(42只眼),行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鼻泪管。结果 36例(42只眼)泪道复通成功,1例失败,随访4-6个月,治愈率达97.6%。结论 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鼻泪管治疗鼻泪管阻塞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后定期冲洗泪道、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0.
余涵  张向东  付群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16-17,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和IGF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50例T2DM患者[包括14例无DR的T2DM患者(NDR)、16例单纯型DR患者(BDR)、20例增生型DR患者(PDR)]及2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Ⅰ、IGF-Ⅱ和IGFBP-3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IGF-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F-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1);PDR组IGF-Ⅰ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和BDR组IGF-Ⅱ水平显著低于NDR组(P〈0.05)。NDR组、BDR组和PDR组间IGFBP-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Ⅰ和IGF-Ⅱ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并与视网膜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