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探讨水中主动运动结合涡流浴在手外伤后肿胀及手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水中主动运动和涡流浴。治疗前后对患手肿胀程度、VAS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手和健手的体积差、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UEFT、TA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中主动运动结合涡流浴能显著地改善手外伤患者手肿胀程度、手部疼痛及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23年2—9月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共持续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CPET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隔天训练1次,3次/周,共持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PET评估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主要包括静息心率(HRrest)、静息收缩压(SBPrest)、静息舒张压(DBPrest)、峰值心率(HRpeak)、峰值收缩压(SBPpeak)、峰值舒张压(DBPpeak)、第1~6 min心率恢复值(HRRt);采用CPET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峰值代谢当量(METspeak)、峰值负荷(Workpeak)、最大氧脉搏(VO2/HR<...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CARS、ATE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CARS、ATEC的语言、社交、感知觉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eeFI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WeeFIM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ASD患儿的语言、社交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5.
张耀莹  李瑾  高民  张淼  张明  陈伟 《中国康复》2021,36(6):348-352
目的:将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临床指标相结合评估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VATS)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CPET及临床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找出PPC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量化与验证。结果:共纳入患者95例,其中并发症组30例(31.6%),非并发症组65例(68.4%)。单因素分析结果示:PPCs与年龄>62岁、术中出血量>100mL、患有冠心病、功率(work)、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2%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氧脉搏(peak VO2/HR)、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2/HR%pred)均显著相关(均P<0.05),并发症组术后住院时间>10d的患者明显多于非并发症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6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2.5kg/m2、出血量>100ml和peak VO2/HR%pred是VATS肺切除术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余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 PPCs影响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对PPCs预测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63.08%(95%CI:0.746~0.904)。结论:年龄>62岁、BMI<22.5kg/m2、出血量>100ml和peak VO2/HR%pred作为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可以很好的预测PPCs的发生,较高的BMI可能是PPCs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和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训练后,运动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中肌力在3级以上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肌力等级,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且简单易学,患者易于接受,有助于解决众多康复训练难题。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Teach-back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Teachback护理干预。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发病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疾病发作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疾病发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大剂量盐酸布比卡因缓慢注药法对老年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以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有2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布比卡因注药治疗,对照组使用的为0.5%的布比卡因12mg,观察组使用的为0.5%的布比卡因15mg,均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并硬膜外置管备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中较为安全,在控制好平面的情况下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其麻醉效果两组相当(P0.05);麻醉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1),而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寒战及尿潴留的影响两者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处理中,较大剂量的布比卡因行缓慢注药应用起来较为安全,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比工作坊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运动治疗课程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差异,并探讨工作坊式教学模式和流程。 方法:采用国际流行的工作坊式教学模式,以“同一种疾病,多角度评定,多种治疗手段”为任务导向,应用于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课程实践教学。徐州医学院2012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共计94人,于2014年度学习运动治疗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演示技能操作,学生相互模拟学习;徐州医学院2013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共计96人,于2015年度学习运动治疗课程,采用工作坊式教学模式,以具体病例为基础,多角度评定,多种治疗方案相联系,学习各种实践技能操作,对比各种技能操作的适应症,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学实践技能操作共计69学时,课程结束后对两个年级学生通过课程满意度调查表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比教师和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比采用t检验。 结论:课程结束后,课程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的2013级学生满意度评分(79.07±10.49)分,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学生满意度评分(72.59±13.5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的2013级学生(95.04±2.98)分,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学生(92.33±1.9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对运动治疗学技能操作课程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康复踏车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和康复踏车训练,实验组则在康复踏车训练的同时增加功能性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FMA-L)、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FMA-B)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FMA-L评分分别为(25.20±5.11)分和(22.69±5.16)分,FMA-B评分分别为(10.66±2.98)分和(9.17±2.62)分,MBI评分分别为(67.92±11.47)分和(55.85±10.51)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复踏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