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3 毫秒
41.
目的:观察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258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组(试验组125例)和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对照组133例)治疗,并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28天试验组的MBI、QO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3个月后与治疗28天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BI分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在MBI、QOL评分及MBI分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残障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icroRNA-26a-5p(miR-26a-5p)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50例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人员血清中miR-26a-5p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含量。根据miR-26a-5p的相对表达水平将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miR-26a-5p高表达组和miR-26a-5p低表达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继发院内感染率、脑梗死再发率、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以及30 d预后的关系。结果轻型ACI组和重症脑梗死组血清中miR-26a-5p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脑梗死组血清中miR-26a-5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轻型ACI组(P0.01)。重症脑梗死组血清中CRP含量高于轻型ACI组(P0.01),但S100β含量无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轻型ACI组和重症脑梗死组血清中miR-26a-5p表达水平与CRP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51和0.731(P0.01);但与S100β无明显相关性(P0.05)。重症脑梗死患者miR-26a-5p高表达组继发院内感染率、脑梗死再发率、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均高于miR-26a-5p低表达组,而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低于miR-26a-5p低表达组。重症脑梗死患者miR-26a-5p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小于miR-26a-5p低表达组。结论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检测血清中miR-26a-5p相对表达水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将80例首发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0例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40例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1个月、3个月时的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社会支持水平SSRS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DIS、MBI、SSRS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MBI、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 《广西医学》2010,32(9):1051-1053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4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并与113例非脑梗死患者做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异常检出率为79.3%,高于对照组的31.9%,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为40.4%,高于对照组的6.3%;溃疡斑检出率为37.5%,高于对照组的3.1%;硬斑检出率为20.2%,低于对照组的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斑块位于颈总动脉(CCA)(80.7%)显著高于颈内动脉(ICA)(19.3%),位于CCA分叉处(63.7%)又显著高于主干(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患者主要病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是早期发现颈动脉异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5.
白桦 《内科》2010,5(5):508-5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发病率亦逐年升高,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警信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TIA的定义、诊断、发展成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以及治疗这几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对比TCD及DSA检查结果.结果:87例患者共检查血管877条,其中75例(86.2 %)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的狭窄,TCD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97条(11.1 %),DSA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104条(11.9 %).其中TCD与DSA诊断相符合83条,21条DSA诊断有狭窄或闭塞血管而TCD示正常,14条TCD诊断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而DSA检查正常.结论:TCD和DSA是诊断脑动脉狭窄重要的检查方法,两者互为补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和(或)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47.
彭旭  吴曙粤  刘海涛 《广西医学》2009,31(3):346-34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动态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ET:同一组患者急性期脑梗死ET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ET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RP:急性期脑梗死CG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有所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CGRP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8.
张兆  张千 《微创医学》2014,(4):414-416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 imaging,PWI)联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PWI检查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观察90 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TIA患者的PWI表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WI灌注异常的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加(P0.01);颈动脉狭窄50%TIA者较颈动脉狭窄50%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异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与PWI灌注正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评价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变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49.
张千 《微创医学》2006,25(4):696-697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为0.5%~0.7%[1].目前普遍以EEG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主要手段,对于发作期及浅表皮层损害所致的癫痫,其阳性率可达80%,而对于发作间期或深部病灶的阳性率不高,且临床上诊断为癫痫的部分患者,EEG无论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无阳性发现.随着CT、SPECT的广泛使用,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检查手段,特别是癫痫灶的定位,为开展外科手术治疗癫痫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本文就EEG、CT、SPECT对癫痫的诊断进行比较,以了解更多引起癫痫的疾病及早期发现其可能引发的癫痫灶,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载脂蛋白A5(ApoA5)-1131T/C和553G/T两位点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12—2013-12间我院医学影像科计算机体层扫描和磁共振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56例,分析其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IMT)与载脂蛋白A5(ApoA5)-1131T/C和553G/T两位点关系。结果在-1131T/C位点基因型中,CC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为(1.12±0.27)mm,TT+TC患者为(1.07±0.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患者颈内动脉内膜为(1.04±0.15)mm,TT+TC患者为(0.92±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553G/T位点基因型中,GG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为(1.06±0.19)mm,TT+GT患者为(1.15±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患者颈内动脉内膜为(0.94±0.15)mm,TT+GT患者为(0.97±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不同基因组的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相关血脂水平鉴定,发现-1131T/C位点基因型的两种不同基因型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因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载脂蛋白A5(ApoA5)基因的常见单倍体配型不同的患者进行CCA IMT和ICA IMT的测量发现,4组基因型中ICA 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脂蛋白A5(ApoA5)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关系相对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