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647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4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7-12上报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回顾性分析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 996例输血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135例(0.47%)。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发生93例(68.89%),血浆输注发生35例(25.93%),血小板输注发生4例(2.96%),其他3例(2.22%)由洗涤红细胞和冷沉淀输注导致。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最常见,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0.0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4.81%,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ACO)占1.48%,疑似输血不良反应占3.70%。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显著性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P0.01)。血液成分与不良反应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由红细胞悬液输注导致的FNHTR和血浆输注导致的过敏反应组成,除了2例诊断为TACO的严重不良反应外,没有溶血性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和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根据不同血液成分或不同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的培训,建立积极血液预警系统,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漏报,保障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婴幼儿过敏性结膜炎血清特异性IgE分布及伴发的相关变应性疾病。

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患儿708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2月龄~1岁)232例、幼儿组(>1~3岁)255例和学龄前组(>3~6岁)221例。检测血清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sIgE。对其伴发的过敏性疾病进行问卷调查,并经相关科室会诊。

结果:婴儿组sIgE阳性率最低(87.1%)。婴儿组sIgE阳性种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21.78,P<0.01); 三组患儿最常见的过敏原均为牛奶、鸡蛋白和户尘螨,其中婴儿组牛奶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学龄前组户尘螨、屋尘、树木花粉、桑树、狗毛皮屑、鸡蛋白、菠萝和芒果的sIgE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学龄前组户尘螨、屋尘3~6级sIgE阳性率均高于婴儿组和幼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婴儿组伴发胃肠过敏症的比例最高(28.9%),学龄前组伴发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最高,幼儿组伴发3种以上变应性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过敏性结膜炎随着年龄增长,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增高且种类逐渐增多; 婴儿期开始,户尘螨就成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 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在不同年龄伴发的变应性疾病符合过敏性疾病的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直视一步法建立观察镜通道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26例经腹途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曲卡置入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3例,均采用可视套管在腹腔镜直视下一步法穿刺进入腹腔建立腹腔镜手术通道;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的开放切开法(Hasson法)建立腹腔镜手术操作通道,后续的肾上腺切除方法相同。观察指标包括曲卡置入时间、肾上腺切除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直视一步法与常规开放法建立观察镜通道的时间及其对手术结果指标的影响。 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施行,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的曲卡置入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肾上腺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直视一步法建立观察镜通道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曲卡置入时间及总体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两种途径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差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间收治的经腹腔途径(35例)及经腹膜后腔途径(31例)的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曲卡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66例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切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在肾上腺切除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腹腔组与经腹膜后腔组相比,置曲卡时间、总体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分层分析显示,在肿瘤直径>6 cm时,除了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外,肿瘤切除的手术时间也是经腹腔组短于经腹膜后腔组。 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皆安全、有效,经腹腔途径建立操作通道时间及总体手术时间更短,对于>6 cm的肿瘤,经腹腔途径在手术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李强  万鹏霞 《河北医学》2005,11(7):579-581
目的:证明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后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曾按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性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并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及并发症。术后随访(9.2±3.5)个月。结果:术后1年,1眼较术前视力提高,14眼视力无改变,未发现视力下降者;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0.18±4.38)mmHg,术后2周(11.25±2.58)mmHg,1月为(13.18±2.38)mmHg,3月为(14.27±2.55)mmHg,6月为(13.18±2.38)mmHg,1年时为(15.33±3.01)mmHg,术后各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2周11眼(73.3%)为Ⅰ型功能性滤过泡、4眼(26.7%)为Ⅱ型功能性滤过泡,1眼在3月时滤过泡有轻度包裹,经用针轻挑滤过泡包膜内壁后恢复为Ⅰ型滤过泡,随访1年,15眼仍为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术后9眼无任何反应,5眼前房水轻度闪辉,术后3~5d消失,1眼前房轻度积血,术后6d吸收。未发生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内炎及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持续性ST-T改变64例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巾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64例持续性ST-T改变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者12例,其中活动平极运动试验阳性9例。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52例,其中运动试验阳性4例,结论 静息心电闰持续性ST-T改变不能做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998.
79例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定位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探讨功能性和与器质性室性早搏的区别。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连续监测 79例室性早搏患者 ,分为A组心脏病组、B组无心脏病组。结果 起源于右室 :A组 9例、B组 2 3例 ;起源于心尖部 :A组 1例 ;B组 6例 ;起源于左室 :A组 37例、B组 3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A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 显著降低 ;B组以RMSSDPNN50 降低为主。讨论 ①器质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 ,功能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右室 ,尤其是右室流出道 ,其次是心尖部 ;②器质性心脏病组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 ,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也可能器质性心脏病加重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 ;无心脏病组提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7月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利多卡因加东莨菪碱颈注射使用的情况。其中产程活跃期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加东莨菪碱90例。取条件相同不用利多卡因加东莨菪碱90例与之对照。对两组一般资料、宫颈口扩张速度、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后出血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产程活跃期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加东莨菪碱可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效果肯定,不增加新生儿窒息,且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安全性。方法 2002年11月~2003年3月,对200例人工流产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实施人工流产,观察其镇痛效果、阴道出血、宫颈松弛情况。对照组以利多卡因宫颈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异丙酚镇痛效果100%,子宫出血同对照组无大差异,宫颈松弛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