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7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探讨"病、证、体质"三位一体中医特色辨证施护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三位一体"中医特色组和规范化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建立在西医规范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特色组加以从"病、证、体质"三位一体辨证入手,采用个体化护理原则施护,观察两组护理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中医特色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规范化组的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作用。[方法]将148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68例采用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两者均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7.6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完善相关护理可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3.
从历代医家对血痹病因、病机、脉证、变证、治则、方药的相关论述,结合临床观察发现,血痹学说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许多交汇之处。表明血痹既是中医血脉系的疾病之一,又是血脉系各种疾病(血痹变证)的病因。通过对血痹学说进行广泛的探讨,有助于系统地研究中医血脉系病变与防治,有利于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合抗痨药治疗结核胸腔积液39例,与单纯抗痨药治疗37例对照观察。结果:两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显性差异,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显低于对照组,肝损害情况: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有缩短疗程,显效怜快,减少并发症等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保守治疗251例,手术治疗69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手术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总有效率相当,关键在于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好各自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电结合中药热庵包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用中频脉冲电结合中药热庵包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及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一次性大剂量用复方毛丹灌肠液灌肠、灌胃后,观察复方毛丹灌肠液的安全性,以了解复方毛丹灌肠液的毒性作用及对小白鼠肠黏膜有无刺激作用。方法: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并观察复方毛丹灌肠液对实验动物的一般状态、行为、黏膜组织的影响。结果:复方毛丹灌肠液对动物无急性毒性,对肠黏膜无刺激性作用。结论:复方毛丹灌肠液治疗盆腔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本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本院2006~2009年收集的15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药品63种,给药途径5种,其中以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2.44%,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达38.46%,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 必须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壮肾灵外敷治心肾阳衰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90例心肾阳衰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中药组加用壮肾灵颗粒剂口服;外治组30例加用壮肾灵外敷心俞、肾俞穴;西药组仅口服西药.三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 治疗24周后,中药组、外治组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外治组BNP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外治组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 壮肾灵外敷能促进心肾阳衰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层级分工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抢救;2009年3~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观察组,按层级分工方法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至抢救后转病房或送手术室的有效抢救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层级分工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