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分析HR-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指标的影响。方法于我院门诊部进行近年来细胞学异常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选取100例细胞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阴道镜下进行活检,且实施HR-HPV检测,将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对比分析在宫颈病变中单独应用细胞学检测法、HR-HPV检测法和联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中30例患者为NILM,45例患者为CINI,25例患者为CINⅡ~Ⅲ;经HRHPV检测,NILM患者中有7例患者为阳性,CINI患者中28例为阳性,CINⅡ~Ⅲ患者中12例为阳性;细胞学检测、HR-HPV检测以及联合两种检测方式在CINⅠ~Ⅲ敏感度的筛查上分别是56.5%、52.9%、50.6%,特异性分别是80.0%、80.0%、100.0%,其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5%、93.6%、100.0%。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HR-HPV检测法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敏感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不会增加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潮气肺功能改善情况及远期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潮气量(VT)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呼吸频率(R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VPEF/VE、TPTEF/TE、VT分别为(34.52±5.17)%、(36.88±5.34)%、(8.41±1.65)ml/kg均高于对照组的(29.31±4.57)%、(29.97±5.03)%、(7.69±1.37)ml/kg,RR为(50.59±6.48)次/min低于对照组的(53.62±6.2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的再次喘息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相比于肌内注射给药,疗效更为显著,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更快,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效果,是更为有效的给药途径,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拟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根据自愿分为两组,要求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19例产妇为镇痛组,193例不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 1疼痛结果:两组产妇在宫口开3cm左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产程:镇痛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结局:两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会阴撕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镇痛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57%,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满足了产妇个性化镇痛的需求,可缩短产程而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12-1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传统开腹手术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手术情况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相似,P 0.05;治疗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 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情况指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 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并发症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 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并发症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肠梗阻,总发生2例,发生率为4%。传统开腹手术组并发症中,4例出现切口感染,4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性功能障碍,总发生10例,发生率为20%。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新生儿早产、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孕妇进行研究,于孕早期采集口腔黏膜标本予以检测,以检测结果为标准,将叶酸代谢障碍遗传风险分为无/低风险(39例)和中/高风险(41例);同时检测孕妇的Hcy水平,并详细记录。分析不同基因型及Hcy水平与新生儿早产、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Hcy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168,P=0.002),MTRR A66G基因型与新生儿早产呈正相关(r=0.174,P=0.001),基因型总风险与新生儿早产呈正相关(r=0.159,P=0.004)。中/高风险孕妇早产率为20.51%(8/39),无/低风险孕妇早产率为4.88%(2/41),中/高风险孕妇早产率高于无/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巨大儿孕妇Hcy水平为(5.76±0.73)μmol/L,分娩正常体重儿孕妇Hcy水平为(4.23±0.59)μmol/L,分娩极低体重儿孕妇Hcy水平为(4.01±0.56)μmol/L,分娩巨大儿孕妇Hcy水平高于分娩正常体重儿孕妇和分娩极低体重儿孕妇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代谢障碍不同风险程度出生体重分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代谢能力与早产具有相关性,叶酸代谢障碍越严重,早产儿的发生率越高;孕妇Hcy水平与新出生儿体重具有相关性,孕妇Hcy水平越高,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会阴三维超声对阴道分娩者产后盆底生物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头胎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另选择40例未育女性作为未育组。观察组实行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实行自然恢复。对三组实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三组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的盆膈裂孔、盆膈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未育组直接检查)。结果对照组产后6、14周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三项数值与未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与产后14周三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周三项数值与产后14周、未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期三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会损害产妇盆底结构,实行盆底电刺激治疗可以减轻分娩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全麻过程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于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瑞芬太尼以1μg/kg静滴进行麻醉诱导者为常规剂量组,以瑞芬太尼以2μg/kg静滴进行麻醉诱导者为高剂量组,每组40例。分析两组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过程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皮质醇(COR)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入手术室及麻醉诱导时HR、SBP、DBP及血清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插管前及插管5min,高剂量组HR、SBP、DBP及血清COR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麻醉诱导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均于接受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的过程中,高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的降低麻醉过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可能与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小剂量罗呱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产妇给予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产妇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剂起效时间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敏  贺艳  高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91-19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高脐血流阻力孕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妊娠高脐血流阻力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例,比较用药前后脐血流指数及两组孕妇治疗后脐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波动指数(PI)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D、PI、RI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脐血流阻力,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51例孕妇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组孕妇妊高症、羊水过多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该组孕妇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实施系统化、科学化、循序渐进化的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孕妇血糖水平,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这对改善GDM母婴结局和孕妇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