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 ,是以胃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的综合症状。 1999年罗马Ⅱ标准[1] 的核心定义为 :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在过去 12个月内至少有 12周出现的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上腹胀闷感为主要表现 ,常餐后加重、伴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祖国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为“胃脘痛”和“痞满”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其内因 ,外加其他饮食、精神、环境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而出现脾虚肝郁、气滞血瘀、阴阳失调等一系列症候表现。根据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52.
背景:腰椎骶化患者常伴有腰骶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目的:探讨3步推拿治疗腰椎骶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的中医院。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我们用自制舒眠膏外敷治疗失眠7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流行性腮腺炎常在儿童中流行,佛山市自1992年开始使用国产疫苗预防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1999年以前,年发病率在16/10万左右,近几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佛山市三水区多所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笔者对辖区内2所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应用大张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四肢皮肤缺损、慢性溃疡。方法 对53例四肢皮肤组织缺损、慢性清疡的病例,通过抗炎,换药、清除坏死组织,肉芽创面生长满意时,取大张中厚皮片,行肉芽创面植入术。结果 移植皮片绝大部分成活,经半年至1年随访,皮片的弹性、色泽良好,质地柔软。结论 大张中厚皮片游离移植肉芽创面治疗四肢皮肤组织缺损.慢性溃疡,皮片成活率高,成活皮片质量好,手术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职业特点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方法分析佛山地区本病发病人群的职业特点及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职业分布:本病发病最常见于农林牧渔劳动者及生产运输工人,分别为36.8%和34.7%。(2)证型分布:最常见证型为湿热证,占53.1%;其次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分别占20.3%和15.7%。(3)证型分布与职业关系:农林牧渔劳动者、生产运输工人及军人等重度体力劳动者的中医证型均以湿热证为最多,分别为62.5%、69.4%和47.0%;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最多,占44.4%;商业服务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急诊科较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作时以四肢松弛性瘫痪为主,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麻痹、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该病属中医"痿病"范畴。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1]。现有的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与钾离子代谢息息相关[2],但其发病机制未明,国外报道认为此病常有家族史,而在我国多以散发为主。目前,国内对于该病的好发职业人群及中医证型特点研究较少。本课题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佛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家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782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职业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业人员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和气虚证为主,分别为32.5%和31.3%;重度体力劳动者的中医证型与其他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佛山地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职业高发人群为重度体力劳动者,其证型多为湿热证,而在轻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者的发病人群中多为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58.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维强  杨海泉 《新中医》2003,35(8):37-3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白芍、甘草、陈皮、合欢花)治疗。结果:治愈19例,显效29例,有效l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8%。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9.
应用自拟除痹通络汤治疗坐骨神经痛68例,结果治愈45例,显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认为本病的病机为寒湿邪闭阻经络,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大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测定大鼠口服荆芥提取物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胡薄荷酮的血药浓度,研究该成分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规律.方法 使用SD大鼠,口服荆芥水提液(每mL相当于200 mg生药)后,于24 h内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所得血浆经处理后进UPLC-MS测定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 300(规格100×2.1 mm,粒径1.7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