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8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41.
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2.
段春法 《中外医疗》2012,31(29):188-189
功能性出口处梗阻是顽固性便秘的重要原因,其常见疾病主要有: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症、直肠远端粘膜内脱垂等。目前笔者在诊疗以上疾病时发现了另一种导致功能性出口处梗阻的重要疾病,即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笔者就内括约肌的解剖、生理,导致内括约肌失弛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健康体室检者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的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间健康体检得知有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疗法(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加奥美拉挫的三联疗法),现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实施两周的治疗,治疗结束一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感染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发现和诊断H.pylori感染的有效途径,确诊后常规药物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干预更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关节损伤的手术由传统手术延伸到了人工关节置换临床新领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5例,通过术前、术后全面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以及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选择到医院门诊输液的人数日渐增多。门诊输液病种繁杂,且大多为老人和儿童,工作预见性差,护理风险高[1]。我院为防范门诊输液风险,制订了门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6.
王昱晟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2):1035-103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胰十二指肠损伤几种术式的疗效。结果:18例患者中死亡1例,治愈17例,治愈率94.4%。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占55.6%,其中十二指肠瘘2例,胰瘘4例,切口裂开及感染4例。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以不影响其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为目的,并进行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充分的引流。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对烧伤患者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术(PCA),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瓦斯爆炸特重度烧伤男性患者采用背景输注+PCA方式。镇痛液:吗啡80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至160 mL。负荷量:吗啡2 mg。背景输注速度0.5 mL/h。PCA量:吗啡1 mg、咪唑安定125μg。锁定时间6 min。在给予负荷量2 min后开启镇痛泵实施PCA。镇痛效果据视觉模似评分划分为0,1,2,3,4级,0级和1级为良好,2级为一般,3级为差。结果:镇痛效果良好13例(81.25%),一般3例(18.75%),差0例;有效率100%。结论:PCA应用于烧伤患者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心理状态稳定,有利于患者的休克治疗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8.
患儿,男,3岁。因发作性腹痛3d,便血1d入院。患者父母于3d前发现患儿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以急性痢疾在乡卫生院给予消炎、中药等治疗,患儿症状未缓解,胀痛加剧伴便血,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根据脊髓型颈椎病常见特征,选择29项与本病发病有关的指标并据此建立对象的纳入标准,通过对42例符合预选指标的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追踪观察,并将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各项指标做对照研究,筛选预示脊髓型颈椎病发作的临床、影像学及电生理指标,以此来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的可能性。结果14例演变为脊髓型颈椎病行早期手术处理,术后疗效良好,有15项指标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0.
目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愈来愈成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对一些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常须联合晶体切除,以往常做多个切口,手术后反应重,有时会有并发症发生。现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体,保留晶体前囊膜,吸除前囊膜下上皮细胞,Ⅰ期或Ⅱ期植入人工晶体,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降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