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刘晓恩 《吉林医学》2010,31(12):1663-1663
<正>糖尿病足是因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和因肢端缺血、局部组织失去活力且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基本原因。资料表明,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普及有关知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可以减少50%~70%。  相似文献   
102.
支气管肺癌临床表现多样,常首发于不同症状。整理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洽的肺栓塞患者102例,发现其中肺癌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桃仁承气汤临证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炙甘草)原方出自仲景《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病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而设。后世不少医家视为活血化瘀的主方,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是在此方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方中桃仁破血祛瘀,滑肠通结;大黄既入阳明之府,通泻实热,又兼入血分,活血化瘀;芒硝软坚散结,可助大黄攻下积热;桂枝温通血脉,既可助桃仁活血祛瘀,又可引硝黄入血脉发挥清热逐瘀之功,共起相辅相成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使急中寓缓,并能兼顾中气。五味药配伍精当、佐制严谨,共奏破瘀血、清积热之效。在桃仁承气汤运用中,笔者认…  相似文献   
104.
近年研究表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遗传关系密切,为探讨这些现象对儿童白癜风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38例儿童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5.
<正> 在以往的临床修复中,凡对普通托牙无用的,不宜选用的基牙,如伸长牙、畸形牙、龋齿、牙周病严重的牙以及残根均需拔除。但临床表明,保留余牙或牙根对牙槽脊及口腔功能是有益的。本文对1990—1994年积累的100例覆盖托牙病人,做初步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6.
阳气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内经》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疾病各期如出现阳虚或阴阳俱虚的情况时,以回阳为第一要义,现用典型病例以资阐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润梅  赵风春  高秀峰 《全科护理》2008,6(33):3095-309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痛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方法]通过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形式对老年冠心病病人重点进行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病人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疾病复发频率,促进了病人康复。[结论]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CHF病人规律服用氯沙坦1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治疗后CHF病人的LVEF显著提高(0.32±0.02 vs 0.51±0.02,P<0.01),LVDd显著缩短(67.1 mm±3.5 mm vs 60.4 mm±4.5 mm,P<0.05),心胸比降低(0.67±0.06 vs 0.57±0.04,P<0.01),活动耐量增加.结论氯沙坦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必要时可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与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相关的CT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32例均行CT平扫,3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例低度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8例,胃外1例,其CT表现为<5 cm肿块(9/9),内部密度均匀(9/9),增强后呈均匀性强化(7/7),与临近结构分界清晰(7/7)。13例(14个病灶)中度恶性发生于胃6例(1例为2个病灶)、胃外7例,CT表现大多数为5~10 cm肿块(14/14),内部密度均匀(8/14)或不均匀(6/14),增强后呈均匀(8/14)或不均匀性强化(6/14),与临近结构分界清晰(9/14)或不清(5/14),转移(1/14)。10例高度恶性发生于胃3例,胃外7例,CT表现为5~10 cm肿块(5/10)或>10 cm肿块(5/10),内部密度不均匀(10/10),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10/10),边缘清晰(6/10)或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4/10)及转移(1/10)。3组在部位及内部结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与临近结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可以在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作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0.
睢淑清 《护理研究》2007,21(18):1632-1633
肺栓塞是外科围手术期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无论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均可发生,尤其是伴有慢性病的病人、老年病人及肥胖者发生率较高[1],胆囊切除术后肺栓塞者尤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