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心率变异(HRV)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一项独立的无创性指标,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用HRV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尚属初探。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HRV呈进行性的减低,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呈进行性的加重。本文对83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平均15个月的随访,旨在探讨HRV减低及心率加快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铁酮(Dfp)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铁蛋白(Ft)、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TfR)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制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组别、时间段Ft、Tf、TfR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Ft免疫阳性细胞数3 d、7 d、14 d显著增多,7 d最多;Tf免疫阳性细胞数各时间点均显著增高,以3 d、7 d最多;TfR免疫阳性细胞数1 d、3 d、7 d显著增多,以3 d、7 d最多;去铁酮干预组与脑出血组有相同变化趋势,但升高程度明显低于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去铁酮干预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以1 d3 d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铁酮可降低脑出血后Ft、Tf、TfR表达上调的程度,不能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后自身Ft、Tf、TfR的表达上调可能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脑缺血和癫痫在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1],作为脑缺血时一种可能的神经保护策略,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苯妥英钠在减轻实验性脑缺血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2],而对其的临床评价较少。本文就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病(主要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可引起脑血管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此类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因2种疾病同时存在,在积极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及时监测、控制好血糖,做好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我科2001年3月~2003年3月共收治了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卒中发生后医患双方均易忽略其精神症状,探讨早期评估和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是否有助于患者预后。方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证实,意识清醒,无严重智能障碍和失语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72例,采用统一标准对其进行躯体疾病轴及精神疾病轴的双轴诊断,对有精神障碍的发病组进行脑卒中常规和抗精神障碍双轴治疗,通过量化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双轴诊断发现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为48.9%(133/272),其中以抑郁状态最多,占78.2%。且进行及时抗精神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率分别为抑郁76.9%、焦虑85.0%、躁狂100%,并且发病组与未发病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对脑卒中进行双轴诊断及双轴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6例,按1∶3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共342例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共114例给予灭菌注射用水,两组基础治疗一致。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分析无明显残障(0~2级)患者的比例,次要疗效指标为治疗7d、14d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较基线降低≥7分者所占百分比和治疗14d、发病后90d Barthel指数评价≥75分者所占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发病90d后无明显残障病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级)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83.92%νs.69.3%,P0.01);用药14d时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7分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31.37%νs.4.08%,P0.01);治疗组发病90d后Barthel指数≥75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85.38%νs.76.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26例(7.28%)、11例(9.17%)不良反应(一般不良事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Na+-H+交换泵(NHE)是一种在脑内普遍存在的蛋白,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参与调节pH.研究显示,Na+-H+交换泵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脯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a+-H+交换泵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Na+-H+交换,防止细胞内Ca2+超负荷和其他相关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S-100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荔  朱爱萍  李光来 《中国康复》2006,21(4):245-246
目的:观察亚低温(MHT)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MHT组患者同时头置颅脑降温治疗仪,设置温度4℃.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测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100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MHT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HT治疗技术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近年来PSD逐渐成为脑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有众多研究针对PSD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等方面作出探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SD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它是发达国家第三大死亡原因,也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1 500万人遭受卒中的困扰,在这些卒中患者中,致死率约占1/3,致残率约占1/3,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其中,由脑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致脑缺血引起的卒中约占80%~85%。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在卒中发生时发挥关键作用。脑缺血后,炎症介质的产生、血脑屏障的破坏、炎性细胞的活化及浸润等均可诱发及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引发脑损伤。现就缺血性卒中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