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499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43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肿瘤细胞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的可行性,为高强度聚焦超声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4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BALB/C清洁级小鼠20只。CT-26肿瘤细胞为BALB/C小鼠来源的结肠癌细胞,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惠赠。②实验方法:应用白细胞介素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设立4组: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将CT-26细胞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调整细胞浓度为5×109L-1,采用1000W/cm2×30s剂量辐照CT-26细胞,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冻融组将CT-26细胞调整浓度至5×109L-1,-80℃冷冻,35℃水浴复温,循环4次,裂解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单纯CT-26细胞组将CT-26细胞调整浓度至5×109L-1,细胞不经其他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将树突状细胞与抗原按1∶10接种,培养4~6h。从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分离纯化T细胞,调整浓度至2×109L-1,T细胞与上述4组负载的树突状细胞按20∶1接种,培养基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共孵育48h。③实验评估:对扩增培养的树突状细胞首先进行形态学观察,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锥虫蓝染色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CT-26细胞拒染率和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及干扰素-γ的含量。结果: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形态及细胞表面表型分析: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6~8d,细胞表面出现较多毛刺样突起,拉长,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H-2Kd及I-Ad呈高表达。②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细胞拒染率和形态学的变化:超声辐照剂量为1000W/cm2×30s时,无细胞存活,完全失去细胞形态,全部被撕裂成碎片。③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冻融组、单纯CT-26细胞组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2及干扰素-γ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冻融组升高幅度大于单纯CT-26细胞组,但此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使肿瘤细胞灭活、破碎,其制备的肿瘤抗原可体外致敏树突状细胞,并使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诱导T细胞分泌干扰素-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探讨外科治疗在高龄患者中的特殊性。方法 选择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间进行手术、随访至今的直肠癌患者。其中65岁以上、随访资料较为齐全的患者72例,同期其他年龄段直肠癌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研究中对患者就诊前病史长短、直肠癌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复发率、术后1a和3a生存率、Dukes分期等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高龄患者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特殊性、就诊时间相对较晚、围手术期有较高的死亡率、1a和3a生存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别、复发率相对较低、手术效果满意。围手术期较高死亡率与患者伴有其他合并症有关,而且后期死亡患者直接致死原因往往是其他脏器衰竭。结论 高龄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复发率低,去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术后生存率较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3.
对近年来文献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摘要如下。1过敏反应女,52岁。因尿潴留给予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2g,每次2粒,2次/d,用药至第4天时全身皮肤各处出现过敏样反应,查体:双上肢躯干部及臀部皮肤可见有寻麻疹、大块红斑,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消失[1]。2过敏性休克男  相似文献   
994.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心脏疾患及心房颤动发生有关,炎症反应标记物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升高。B-型钠尿肽(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作用已得到大量文献印证。本研究对持续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CRP和BNP的变化进行观察,探讨二者在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窦性心率振荡(HRT)是近年来临床预测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一种无创检测方法。现对152例不同临床背景者HRT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临床护理方式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感受和体会。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骨折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骨折的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时,行胫腓骨骨折的针对性护理,与一般护理相比,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护理培训师进行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集中培训各科室护理培训师,护理培训师再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再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观察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护理操作考核达标率的差别。结果培训后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及考核达标率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培训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左室)重量指数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35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S)和室间隔的厚度(LVPW);收缩末期左心房横径(LA);测量左室舒张早期(E峰)和舒张晚期(A峰)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舒张早晚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并与30名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LVM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23,P<0.01);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6.39,P<0.01);LVMI与E/A比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9,P<0.01).结论 LVMI结合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可早期诊断和评估甲亢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技术用于龋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组恒牙167个分为两组,实验组103个,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对照组64个采用牙钻去龋。儿童组乳牙123个也分为两组,实验组80个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对照组43个采用牙钻去龋。去龋后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无论成人组或儿童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继发龋形成及充填体脱落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对牙髓的不良影响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在龋病的治疗中使用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脑梗死(CI)的机制和临床特点以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AMI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寻找其发病规律。结论并发脑梗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患者其预后与其梗死的部位、就诊时间、有无梗死相关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