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周,并在实验结束时安乐死大鼠,获取血清和大鼠胫骨。这些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雷公藤内酯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增加大鼠胫骨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强胫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能有效保护双侧切除睾丸大鼠诱导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护理。方法:对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各项常规检查、术前有关训练。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严密观察并发症,及时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在护理指导下,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肢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均康复痊愈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积极予以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能早期下地活动和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研究经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患者100例作为DAA组,后外侧入路(PLA)患者185例作为PLA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失血量、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功能评价指标。结果 DAA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比小于PLA组(P <0.05),手术时间、直腿抬高时间短于PLA组(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VAS评分、ROM指标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VAS评分、ROM指标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有差异(P <0.05),ROM指标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ROM指标变化趋势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采用DAA行初次单侧THA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传统的下肢力线测量方法对术后站立位下肢力线的矫正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4例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接受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患者,对术中仰卧位透视和术后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评估,分析比较术中和术后的机械轴偏向(MAD)的平均差值及相关性;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髋-膝-踝(HKA)角、术前膝关节关节线相交角(JLCA)对这种差异的影响。结果: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截骨后透视影像上的MAD与术后下肢站立全长正位X线片上的MAD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线性关系(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术前负重位膝关节JLCA是术中与术后MAD差异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采用术中力线测量法评估下肢对齐的方法,对术后下肢力线的矫正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术者可以尝试在术前规划时结合患者的BMI、负重位膝关节JLCA引入适量的矫正不足,这样或许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术后站立位...  相似文献   
3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59-1764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5月在本科THA治疗强直性髋关节患者26例(37髋)。其中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DAA) 12例(17髋),后外侧入路(PLA) 14例(20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中DAA组中1例发生股骨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无不良后果。PLA组中,2例由于前方软组织松解困难,术中加用前入路切口暴露关节囊。DAA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PLA组,且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DAA组未发生不良事件。而PLA组有2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后在麻醉辅助下手法复位,之后未再发生脱位。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相应活动方向,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假体松动和肢体长度不等等并发症。[结论]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侧卧位DAA入路可以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且创伤更小,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脱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与重建术:3例采用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6例采用瘤段切除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术,8例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行瘤段切除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结果 3例失访,19例获得随访,时间9~96(50.0&#177;8.2)个月。局部复发4例,死亡8例。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患者得分为(22.8&#177;1.4)分,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患者得分为(24.2&#177;1.6)分,异体骨关节移植患者得分为(23.9&#177;1.5)分,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得分为(26.1&#177;1.8)分。结论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重建,成年人可首选人工假体置换,儿童及青少年可选用同侧锁骨翻转移植重建。术中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者能保存一定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提高手术效果.方法:20具成人L3~S1段尸体标本,去除腰椎畸形凸出标本,正中矢状锯开,观测椎板、黄韧带、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关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6例.结果:L3~4椎间盘被L3椎板遮挡最多,L4~5椎间盘次之,而L5~S1椎间盘没有或仅有少许被L5椎板遮挡 L3~4椎间盘下缘均在L4神经根肩部上方,L4~5椎间盘下缘多在L5神经根肩部、腋部之间,而L5~S1椎间盘多在S1神经根腋部下方 临床随访5~8个月,根据NaKai分级,优46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8.2% .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掌握腰椎各节段解剖特点,是提高MED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26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9~54岁,平均40.5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类为:C1型5例,C2型14例,C3型7例,全部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5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骨折及截骨处均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根据Mayo法评分为55~100分,平均84.42分,其中优(90~100分)10例,良(75~89分)12例,可(60~74分)2例,差(<60分)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充分,双钢板内固定牢靠,允许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40.
评估院前院内呼叫联动系统在救治严重创伤476例患者中的效果,实施该系统后,抢救室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9.5%,亦明显降低。院前院内呼叫联动系统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可赢得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是对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