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其死残率均较高。虽然以往的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我院内科自2000年3月~2006年3月应用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巨大血肿脑出血46例,手术收到较好效果,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董登云 《解剖与临床》2007,12(3):206-207,20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2例患者术前经B超、尿路平片 静脉尿路造影(KUB IV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U)等检查而确诊,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肾积水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后输尿管最可靠的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端端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较好的手术方法,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3.
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全宏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6):354-355,359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观察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病人术后2周以内发生肠梗阻者,营养由周围静脉供给,超过2周的病人由中心静脉供给,尔后逐渐过渡至EN或口服饮食. 结果:经营养支持治疗9~35 d,全部病人均治愈.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过程,但可缩短病程. 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天长市天康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其中62例患者接受无痛肠镜检查,58例患者接受常规肠镜检查,对两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反应情况、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在进入深睡眠时心率、血压有一过性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中、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为(5.52±1.04)min、98.39%,而对照组的操作时间、成功率为(10.18±2.36)min、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肠镜检查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检查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根据患者的体检结果及影像学资料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获得痊愈,有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轻残,有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中残,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重残,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植物性生存,有4例患者死亡。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6.
萝卜丝带鱼     
张亚妹 《大家健康》2014,8(6):72-72
婆婆告诉我,以前家里生活条件不怎么好的时候,她经常用带鱼的头和尾巴来做这道莱,不仅不浪费食材,还丰富了餐桌,两全其美。如今生活虽说不再拮据,但这道菜的滋味却时常让家人想起。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17例(42.5%),显效13例(32.5%),有效8例(20.0%),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0%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对于患者听觉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石友山  陈天浩 《临床荟萃》2020,35(11):1010-1014
目的 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因、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为PDAP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次PDAP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疗效及转归。结果 94例次PDAP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以G+菌感染为主的操作性污染(53.19%)、其次为G-菌感染为主的肠源性感染(27.66%)。94例次患者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65例次,阳性率为69.15%。65例次培养分离出菌株67株,其中G+菌45株(67.16%),G-菌20株(29.85%),真菌2株(2.99%)。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而G-菌以大肠埃希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青霉素(91.11%)、红霉素(91.11%)和苯唑西林(88.89%)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无耐药。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出现耐药,而对头孢他啶(10.00%)、头孢吡肟(5.00%)耐药率均较低。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5 氟尿嘧啶、伊曲康唑均无耐药。治疗后51例次治愈(78.46%),退出14例次(21.54%),退出患者中有1例死亡,病死率1.54%,13例次拔管改血透。G+菌与G-菌感染的患者比较治愈率与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真菌感染采取尽早拔管,转为血液透析。结论 本中心需加强腹膜透析患者教育,提高培养阳性率,PDAP的主要致病菌仍然以G+菌为主,头孢菌素一代联合三代仍然可作为本中心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0 d治疗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治疗14、30 d NIHSS和ADL绝对分值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复查颅脑CT和(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的NIHSS、ADL分值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d,治疗组NIHSS分值、血清hs-CRP水平下降和ADL分值升高明显,治疗7、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ADL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  相似文献   
70.
护士长:大疱表皮松懈型药疹是1958年首次发现的一种严重的变应性药疹。较少见。初起病死率达47%,1993年降至25%。今天,我们结合本病区监护一床病例进行护理查房。目的是通过学习认识本病,并根据患者病情,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病例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