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 入选66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且<2.5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主支置入支架、分支血管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组)和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未处理组(未处理组).观察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于术后6~12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时,虽然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球囊扩张组优于未处理组,但两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架置入后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采取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并没有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2.
肺血栓栓塞症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胸部增强CT是主要的确诊检查,抗凝和溶栓治疗均有效。结论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是促进肺栓塞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ACS和非ST段抬高ACS,另外还包括各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PCI术后再狭窄。大量研究证明,它们的冠状动脉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都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出  相似文献   
84.
锌是扁平上皮组织生长和修复的一种重要代谢必需物质,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血清和食管组织的锌是否有改变未明。为此,作者对有腹痛和不适的病人,作上胃肠道内窥镜检查的前瞻性研究。病人和方法 49例主诉腹部不适的病人,平均年龄45±3(20~65)岁。30例未用过药物治疗;19例服用 H_2拮抗剂(西米替丁800~1200mg/d 或雷尼替丁150~300mg/d),无1例服锌。均经常规上胃肠道内窥镜检查。12例内窥镜食管炎分度如下:Ⅰ度:呈长条形红斑或易碎,0例;Ⅱ度:长条形糜烂,5例;Ⅲ度:长条形  相似文献   
85.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好发于学龄儿童。为了解我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笔者对1995年2月~2005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窦国朝 《华夏医药》2004,8(6):97-98
纳洛酮(naloxone)作为阿片受体拮抗药,最先应用于阿片类及其它镇痛药物的急性中毒,以解救呼吸抑制及其它中枢抑制症状;后又在麻醉科作为麻醉后催醒剂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纳洛酮在儿科呼吸循环障碍性多种疾病中应用逐渐增加,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胶囊口服、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治疗7d,总疗程4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为97.1%和71.4%,显效率为68.6%和28.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生率、硝酸甘油用量及Holter显示ST段下降次数、持续时间、室早发生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不稳定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88.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旺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84-1486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困扰着10%人口。近年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由此溃疡病的治疗发生了转变,根除Hp的三联或四联治疗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住院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成为当今溃疡病治疗的方向。现就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吉林医学》2005,26(5):545-54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 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1],是导致颅脑伤患者死亡、植物生存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1历史发展概况1899年,R osenblath报道了1例患者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处于睡眠状态达8个月之久,病理改变为广泛的白质变性[2]。1956年,Strich报道了15例因头部外伤持续昏迷5~15个月后死亡的病例,病理检查发现无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90.
生物黏附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继英 《天津药学》2004,16(3):56-58
本文对生物黏附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优越性、载体材料、药物剂型、评价方法、影响药物黏附的因素等进行了综述,表明此类药物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