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探测临床可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潜在肿瘤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可疑PNS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所有患者行随访病理检查或临床最终诊断,并将结果与PET/CT显像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中PET/CT显像发现可疑恶性病变或既往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9例,阴性11例.9例阳性者中3例为假阳性.PET/CT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57%(11/14),85.00%(17/20),6/9和100.00%(11/11).6例真阳性中4例治疗方案得以修正,经抗肿瘤和免疫疗法后神经异常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可疑PNS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发现恶性肿瘤,也能对肿瘤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11C-胆碱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反映实验性兔VX2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6只用于传代,另54只于全身麻醉状态下,采用经皮穿刺法于右肺注射VX2肿瘤活细胞悬液0.5ml,10~11d后行PET检查。胆碱PET于静脉注射37MBq^11C-胆碱5rain后进行,^18F—FDG PET于静脉注射18.5MBq^18F—FDG后60min、^11C-胆碱注射后120min进行。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密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细胞增殖活性。^11C-胆碱SUVmax和^18F—FDG SUVmax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SUVmax与肿瘤细胞密度及PCNA指数之间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3只实验兔成功种植VX2肿瘤,并完成所有影像学检查。肿瘤的^11C-胆碱SUVmax为4.02±3.07(1.4~12.2),^18F-FDG SUVmax为5.70±3.45(1.0~13.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t=-3.188,P:0.003),二者呈正相关(r=0.578,P〈0.05)。高倍光学显微镜下(×200,0.739mm^2视野),肿瘤细胞密度为(547.36±64.78,413~708)个,PCNA指数为(42.34±15.26)%(3.23%-75.87%)。^11C-胆碱SUVmax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r=0.786,P〈0.05),r^2=0.617,但与肿瘤细胞密度之间不具有相关性(r=-0.176,P=0.327)。FDG SUVmax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r=0.551,P=0.001),r^2=0.281,与肿瘤细胞密度之间不具有相关性(r=-0.105,P=0.561)。结论^11C-胆碱与^18F—FDG PET均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以^11C-胆碱PET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女性正常子宫内膜及卵巢18F-FDG生理性摄取特点。方法 收集107名经临床、B超、CT及随访证实为子宫内膜、卵巢18F-FDG生理性摄取的女性受检者的PET/CT显像资料。按照是否绝经分为绝经组(29名)及未绝经组(78名)。应用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分析PET/CT图像特征,测量ROI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卵巢最大直径(Tmax)。结果 绝经组无子宫内膜及卵巢生理性摄取。未绝经组25名存在子宫内膜生理性摄取,多在排卵期及月经期,其中排卵期10名,平均SUVmax为4.0±0.6;月经期8名,平均SUVmax为5.1±0.9;35名有卵巢生理性摄取,排卵期多见,有28名,平均SUVmax为4.2±0.8。左侧卵巢Tmax为(2.4±0.7)cm,右侧为(2.5±0.5)cm。结论 已绝经女性无子宫内膜及卵巢生理性摄取;未绝经女性在月经周期各阶段子宫内膜及卵巢生理性摄取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24.
18F-FDG PET/CT在小细胞肺癌分期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初诊小细胞肺癌(SCLC)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生存期.将患者按经典临床分期分为局限期与广泛期,并测定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其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经典临床分期及SUVmax与生存期之间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探测临床可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潜在肿瘤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可疑PNS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所有患者行随访病理检查或临床最终诊断,并将结果与PET/CT显像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中PET/CT显像发现可疑恶性病变或既往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9例,阴性11例.9例阳性者中3例为假阳性.PET/CT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57%(11/14),85.00%(17/20),6/9和100.00%(11/11).6例真阳性中4例治疗方案得以修正,经抗肿瘤和免疫疗法后神经异常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可疑PNS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发现恶性肿瘤,也能对肿瘤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型与非AD型变性痴呆患者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特征.方法 对23例AD患者、24例非AD型变性痴呆[包括9例帕金森病痴呆(PDD)、7例额颞痴呆(FTD)及8例路易体痴呆(DLB)]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脑显像.结果 采用统计参数图(SPM)法进行基于体素水平分析.结果 (1)AD组:A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颞-顶联合皮质区、额叶、楔前叶及后扣带回等部位.(2)非AD型变性痴呆组:FTD组大脑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顶叶、岛叶、扣带回及左侧楔前叶、右侧皮质下结构等部位,以双侧额叶及皮质下结构为著;PDD组大脑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颞-顶联合皮质区及皮质下结构,如基底节、丘脑等部位;DLB组大脑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枕叶、楔前叶、额叶、顶叶及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颞叶及皮质下结构如基底节、丘脑等部位,以双侧颞-顶-枕叶联合皮质区为著.结论 AD型与非AD型变性痴呆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特征不同,18F-FDG PET脑显像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变性痴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我国PET/CT使用实际状况,为推广PET/CT提供数据.方法 收集10家三甲医院PET/CT中心2006年6月-8月共3018例PET/CT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检查目的:诊断肿瘤、体格检查和其他目的的受检者构成比分别为63.0%,32.9%和4.1%.(2)诊断:PET/CT诊断恶性肿瘤的真阳性率93.5%;PET/CT为38.6%的单纯转移癌受检者找到原发灶;在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但临床仍要求鉴别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受检者中,PET/CT发现23.3%的受检查者有恶性肿瘤.(3)受检者个人情况:不同月收入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6000元者30.4%,4001~6000元者28.8%,2001~4000元者18.6%;不同医疗社会保障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自费医疗者55.6%,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者26.5%,公费医疗者11.4%;不同职业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9%,退休人员15.6%,企业领导11.8%;不同受教育程度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大学(含大专)48.2%,高中(含中专或技校)21.3%,初中13.8%.结论 PET/CT在肿瘤学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为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但目前尚无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指标.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18F-FDG PET)对于痴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不同严重程度的AD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并应用统计参数图(SPM)方法分析其18F-FDG PET脑显像特点.  相似文献   
29.
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因"上腹部烧灼感4 d",于2006年7月12日入院.患者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烧灼感,无明显恶心、呕吐及黑便,伴轻度腰疼.既往史:本次入院6年前于我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BsAg(+).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131I在治疗合并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Graves甲亢)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131I治疗的840例合并肝损害的Graves甲亢患者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血清FT3、FT4及TSH水平分别行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采用R×C表x2检验分别对不同程度肝损害及不同类型肝损害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对不同程度肝损害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比较;分别按照Graves甲亢是否治愈和肝损害是否治愈进行分类,采用交叉分类2×2表的关联性分析,探讨Graves甲亢疗效与肝损害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I治疗后Graves甲亢治愈率为76.8%(645/840),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血清FT3[分别为(25.74 ±5.81)、(15.54±4.12)、(12.76±2.35)和(7.95±1.64) pmol/L,F=5007.958,t=54.455、69.297和94.976,均P<0.05]、FT4[分别为(75.84±16.78)、(45.69±8.96)、(36.81±5.03)和(25.17 ±4.46) pmol/L,F=3876.410,t =513.602、664.871和863.157,均P<0.05]及TSH[分别为(0.01±0.02)、(0.02±0.08)、(0.85±0.36)和(1.26±0.54) mU/L,F=3050.430,t=2.627、46.989和78.315,均P<0.05]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肝损害治愈率为79.2%(665/840),其中轻、中、重度肝损害治愈率分别为88.4% (420/475)、68.8% (214/311)、57.4%(31/54),轻度肝损害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肝损害(x2=46.338和37.100,均P<0.01),而且轻度肝损害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6)、(3.2±0.8)和(4.3±1.4)个月,t=21.886和21.307,均P<0.01].酶升高为主型、胆红素升高为主型及混合型肝损害治愈率分别为85.1%(480/564)、56.3% (49/87)和72.0%(136/189),酶升高为主型肝损害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余2型肝损害(x2 =41.009和16.444,均P<0.01).131I治疗后未见明显肝损害加重病例;且Graves甲亢治愈患者与未愈患者比较,前者肝损害治愈率较高,Graves甲亢疗效与肝损害疗效有相关性(x2 =309.142,r =0.519,均P<0.05).结论 131I是治疗合并肝损害Graves甲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