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7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恶性转移潜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45例SPT标本,利用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依据形态学综合评分,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波形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糜蛋白酶、CD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PR、嗜铬粒素A、突触素、AE1/AE3、β-catenin、p53、cyclin D1、CD34、Ki-67表达,将以上结果同临床随访资料(分为非转移组和转移组)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非转移组和转移组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平均直径和大体包膜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单独形态参数(核分级、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血管内瘤栓、渐进性坏死巢、凝固性坏死)并不能区分非转移组和转移组,但核分裂象、血管内瘤栓和渐进性坏死巢在转移组较非转移组更为常见.依据形态学综合评分,非转移组41例中,39例(95.1%)综合得分<5分,转移组综合得分全部≥5分.免疫组织化学非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β-catenin、p53、cycli D1、CD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核增殖指数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例SPT患者中,平均随访37.4个月,8例失访,33例无瘤生存,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转移,目前无死亡.结论 SPT的核分裂象、血管内瘤栓和渐进性坏死巢对于预测肿瘤的恶性转移潜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形态学综合评分对于预测SPT的恶性转移潜能具有重要价值;核增殖指数Ki-67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Shi Y  Hu Q  Zhou Y  Hou YY  Sun LD  Xie HX  Sujie A  Tan Y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53-554
传统细胞学涂片诊断方法有微创、简便、迅速的优点,但其对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缺陷,不仅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而且还难以进一步分型.在临床难以实施骨髓或淋巴结活检的情况下,应用细胞块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可以明确肿瘤来源,还可进一步分型,细胞学诊断对于以浆膜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尤为重要.我们收集了由细胞学首先诊断为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细胞块技术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初步分析上海市市区常住居民胰腺癌的病理特征。方法:2006年12月—2011年1月在上海市市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胰腺癌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387例病理切片,由上海市5名资深病理医师对所有病例的病理切片进行复查。根据WHO胰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10年第4版)进行病理分型。结果:确诊胰腺癌350例(90.4%),病理标本以切除标本为主(311/350,88.9%)。胰腺肿瘤平均直径4cm,198例(56.6%)发生在胰头,组织学类型以导管腺癌最常见(311例,89.0%),其次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5例(4.3%)。组织学分级以Ⅱ/Ⅲ级最多见(252例)。TNM分期:40例为ⅠA期,209例为ⅠB期和ⅡA期,80例为ⅡB期。明确神经侵犯者175例,有淋巴管和(或)静脉内癌栓者56例。病理复查仅发现1例误诊。结论:通过病理复查提高了对上海市市区胰腺癌病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4.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临床常见的成骨性恶性肿瘤,预后差.L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特异性高表达于某些实体肿瘤组织,能抑制细胞凋亡.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肿瘤等病理性血管生成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Livin及PlG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本院骨科于2003年-2008年间收治的57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骨组织标本中Livin及PlGF的表达,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和染色强弱判断两者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骨肉瘤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Livin与PlGF在57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和64.9%,而在10例正常骨组织中均不表达,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与Pl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大小及Enneking分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肿瘤部位无关;Livin的阳性表达与PlGF的阳性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642).结论:Livin及PlGF均在骨肉瘤中高表达,并与骨肉瘤的肿瘤大小及Enneking分期呈正相关,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张肖青  孙岚  王玉松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8):1050-1052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ASCUS(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方法。方法:2007年8 月至2009年6 月,对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妇科就诊的119 例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 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并对比其检查结果,同时进行了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rirus ,HPV )检测。结果:ASCUS 患者中包含43例(36.1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原位癌,其中CIN Ⅰ29例(24.37%)、CIN Ⅱ9 例(7.56%)、CIN Ⅲ4 例(3.36%)及原位癌1 例(0.84%)。 高危HPV 阳性51例(42.86%),其中33例为上皮内瘤变(64.71%),高危HPV 阴性68例,其中10例为上皮内瘤变,高危HPV 阳性组CIN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 HPV 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诊断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6.74% 和81.40%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 的病例中上皮内瘤变率高,应加强对AS?CUS 患者的重视,高危HPV 检测和阴道镜检查是对ASCUS 进一步处理的有效方法,尤其对高危型HPV 阳性的病例,应在阴道镜下行活组织检查,正确运用这两种方法,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6.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8例行MR T1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3例病灶均为低密度,其中9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9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有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门静脉期11例病灶呈相对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3例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MR T1WI上5例病灶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T2WI上5例病灶为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MRI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为相对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2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结论 CT和MRI可显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中国汉族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ssociated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GISTANFⅠ)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特殊性,为我国GISTANFⅠ的诊治提供初步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GISTANFⅠ病例4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基因型、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4例病人,均为中国汉族人。4例肿瘤病灶均原发于小肠,均为多发。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病人除手术外另行靶向治疗。随访4例病人中2例至今无瘤生存,1例术后无瘤生存6年后出现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亡。肿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分裂象少见,CD117、CD34均为阳性。3例行基因检测均未见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GISTANFⅠ是GIST中的特殊类型,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及基因型,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无效。部分GISTANFⅠ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肿瘤直径为1.8~15cm;8例呈实性肿块,1例呈囊实性。CT/MRI平扫上,9例实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或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上,9例动脉期均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结论:腹部IMT临床少见,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9.
正近年来,精准医学飞速发展,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为疾病的准确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1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胰腺转移性肺腺癌的病人。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77岁。因"右肺癌术后4年,体检发现胰腺肿瘤2个月余",2015-12-02以"胰腺恶性肿瘤"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人于2011年因"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行胸腔镜右上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诊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为单发结节型,病灶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7例为巨块结节型,表现为巨大主灶伴周边卫星结节灶。主灶信号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对比剂迅速廓清,延迟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影。卫星结节灶数目不等,大小不一,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呈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结论:PHNE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现为不均质巨块结节型富血供病灶伴门脉期对比剂快速廓清及延迟期包膜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