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整合子分布及外膜孔蛋白的缺失情况进行分析和特征讨论。方法收集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患者的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临床分离的87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对87株CRE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74株,占85.06%。包括肺炎克雷伯菌65株(87.84%),大肠埃希菌6株(8.11%),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各1株,分别占1.35%。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Ⅰ类整合子检出52株,检出率为59.77%(52/87),其中47株来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5株为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同时均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9株和3株);Ⅱ类整合子检出8株,检出率为9.20%(8/87),其中4株来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4株为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未检出Ⅲ类整合子。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检出3株,2株来自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1株为非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外膜孔蛋白缺失情况表明,7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膜蛋白无异常达18.57%,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膜蛋白无异常为16.92%;OmpK35表达下调的菌株占24.29%,OmpK35缺失的占10.00%;OmpK36表达下调和缺失的比例分别为4.23%和57.14%;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OmpK35表达下调的菌株占50.77%,OmpK35缺失的占9.23%;OmpK36表达下调和缺失的比例分别为3.08%和55.38%。结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CRE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且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最高,耐药最严重;耐药性的发生还与整合酶基因Ⅰ类整合子,以及孔膜蛋白表达减低与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最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最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和结果:医学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通过临床实习后,正式毕业进入医院工作,成为了实习医生,在这期间,除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是必须掌握的外,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就是医疗文书的书写和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的学习,而医疗文书的书写又离不开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和病历评审标准的掌握,以及医疗法律法规的熟悉。现在因临床环境及医患关系的严峻,实习医生重临床基础操作技能,轻理论学习的情况较普遍。对此,我部从2011年7月起。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在恶性肿瘤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10月至2012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资料,总结受侵血管与未受侵血管的图像情况.结果 横断面扫描图像显示,肿瘤包绕颈部血管的角度在90°~180°以及>180°对颈部血管受侵判断的准确度均明显高于< 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敏感度、特异度考虑以90°~ 180°组对颈部血管受侵诊断价值最高;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肿瘤与颈部血管交界面角度≥90°时受侵血管率(10/18)明显多于角度< 90°时(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对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部血管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横断面扫描图像肿瘤包绕颈部血管的角度在90°~ 180°、多平而重建图像肿瘤与颈部血管交界面角度≥90°有助于作出颈部血管受侵诊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外科168例围手术期患者出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证基本合理,但选用药物起点过高,在未做药敏试验的情况下,盐酸克林霉素磷酸酯应用率达34.8%;各类切口二联用药比例达60.0%;初次给药时机不当,50.0%为术后用药;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结论 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性,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47.
胡道敏  周红卫 《光明中医》2016,(14):1995-1996
目的探讨和研究芪蛤散治疗缓解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进行常规西医加中药(芪蛤散)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EV1%、CA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年住院天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蛤散配合西医能够有效减缓和治疗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临床托槽脱落资料,分析造成托槽脱落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65例复诊正畸患者的2898个方丝弓托槽脱落情况作6~12个月的追踪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牙位及不同时间脱落率。结果1年托槽总脱落率为18.42%;不同牙位脱落率不同,其中下颌第二双尖牙脱落率最高;同名牙下颌高于上颌,后牙高于前牙。粘后第1次复诊脱落率最高,粘后前6个月高于后6个月。结论牙位及粘结时间均会影响正畸托槽脱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经肛门PPH偏心性切除吻合在直肠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距肛门10 cm内,直径〉1 cm的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经肛门PPH偏心性切除吻合作为治疗组;同期20例传统经肛门手术切除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评定、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45%);术后1、3个月肛门功能评定优良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2、0.023〈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4.1±1.5)d,对照组为(4.5±1.6)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PPH偏心性切除吻合治疗直肠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0.
虞德明  白亚强  刘文晶 《重庆医学》2016,(18):2552-255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到的80例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瘤腔完全栓塞60例,次全栓塞18例,不完全栓塞2例。其中,瘤颈小于4.0 mm中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瘤颈大于或等于4.0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1±0.9)分,治疗后为(1.1±0.2)分,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中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栓形成,均得到控制。术后随访1年,1例脑积水,1例动脉瘤复发,无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可行,且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