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糖尿病(DM)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症候群,高血糖症参与DM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应用当前可用的方法可以达到非常精准的降糖目标,但仍存在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严重低血糖会增加强化治疗组患者死亡风险。因此,新的DM治疗药物,尤其是既可达到治疗目标,又无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等风险的药物,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之密切相关.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加重,调控肝脏糖脂代谢的开关--Foxo1、Foxa2的基因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肝脏糖脂代谢紊乱,引起NAFLD的续贯性发生.此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作为损害性因子,脂联素作为保护性因子亦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全人源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特异性单链抗体并进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 以合成的PSMA多肽为抗原,经过五轮吸附-洗脱-扩增,从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特异性抗PSMA噬菌体抗体,ELISA检测其抗原结合能力,并对特异性较强的克隆提取质粒,表达可溶性抗体.Western Blot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部分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的发病情况,评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产检的7 40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期进行甲状腺功能(TT_4、FT_4、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检测。结果异常者定期复查,分析甲减发生状况,追踪妊娠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1 041例(14.1%),其中妊娠期临床甲减患者89例(1.2%)、亚临床甲减674例(9.1%)、低甲状腺素血症256例(3.5%)、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22例(0.3%);妊娠期临床甲减孕妇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χ~2=7.239,P=0.007),亚临床甲减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χ~2=18.831,P0.01);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巨大儿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χ~2=149.099,P0.01;χ~2=9.798,P=0.002;χ~2=16.493,P0.01);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χ~2=5.992,P=0.01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对妊娠结局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可分别增加胎儿畸形、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孕早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单胎妊娠孕妇872例在孕12~14周检测Hb含量,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进行GDM患者Hb水平与GDM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建立GDM预测模型等。结果: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孕期体重增加量、孕期体重指数(BMI)增加量、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可能为GDM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BMI增加量、妊娠14周前Hb、RBC、HCT为妊娠晚期GD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分析显示,可将孕早期Hb 126.5 g/L作为预测GDM的临界值。结论:孕早期Hb水平与妊娠糖尿病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早期应该控制Hb水平在126.5 g/L以下,降低GDM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研究痛泻要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大鼠肠组织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SD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12)、B组为模型照射组(n=12)、C组为痛泻要方组(n=12)、D组为谷氨酰胺组(n=12);A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均以高能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10 Gy全腹腔照射.造模成功后第1天,A组和B组给予蒸馏水,C组给予中药痛泻要方,D组给予谷氨酰胺,各组均连续灌胃7 d.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排便情况及体重变化.各组均于灌胃结束后6 h取空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空肠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空肠黏膜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灌胃结束后,除B组于造模第3天死亡1只外,其余各组均无死亡.C组和D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黏液血便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体重增加较B组明显(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的NO、IL-6及TNF-α含量均出现下降(P0.05).C组和D组大鼠的IL-10含量较B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泻要方对急性RE大鼠的肠黏膜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空肠NO、IL-6及TNF-α活性,提高IL-10含量,减轻肠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以往较少见,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似有增多趋势,但此类患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致病微生物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其临床表现较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治疗较非糖尿病者困难,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AIRS)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影响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造成胰岛素功能障碍,引发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异常最终产生的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以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雄激素增多症及黑棘皮病为特点。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现报道的病例主要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胰岛素受体基因检测进行诊断。治疗上无根治性手段,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都要借助胰岛素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以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除非有较严重的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平时在门诊进行治疗,患者在家自行注射胰岛素。所以作为患者及家属来说,必须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因此,为帮助门诊糖尿病患者学会规范注射胰岛素,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或避免胰岛素注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笔者在糖尿病护理门诊对本院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能指导及相关知识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69例。对照组患者在合理运动、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常规血糖控制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内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变化,计算有效率;对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进行检查,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糖有效率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FPG、HbA1C、2hPG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水平明显降低,其血糖控制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经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FINS、HOMA-I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如IL-6、CRP、TNF-α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低血糖、胃肠不适等反应,对照组患者则有2例出现消化不良、4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作用突出,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