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9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丁苯酞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中脑氧化应激水平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鱼藤酮立体定向注射方法制作偏侧P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按体质量丁苯酞20、40、80 mg/kg 3个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经丁苯酞干预前后旋转行为情况,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中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另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按体质量丁苯酞80 mg/kg治疗组治疗后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5);(2)与对照组损毁侧相比,各治疗组损毁侧中脑GSH水平增高,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增强(P0.05,P0.01);(3)与对照组损毁侧相比,按体质量丁苯酞80 mg/kg治疗组损毁侧黑质TH阳性细胞计数增多(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残存率,提示其可能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了解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温的变化,为脑缺血动物的实验研究、以及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四动脉阻断、双颈总动脉阻断、单侧颈总动脉阻断以及四动脉阻断10min、20min、30min后再灌流组。用点式测温仪同时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温度。结果脑组织内存在温度梯度;脑缺血后同一时间点纹状体、海马和颞肌的温度不一致;不同程度脑缺血后脑温的变化不一致,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脑温的改变呈波浪状,单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缺血侧脑温低于对照侧;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中,缺血后不同时间开始再灌流脑温都有回升现象;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动物的清醒和脑温的变化。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脑缺血实验研究时采用连续监测、并将脑温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避免脑缺血和再灌流期间脑温的波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镁离子(Mg^2 )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所介导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EPC-9型膜片钳放大器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记录浓度为3,30,300μmol/L的γ-氨基丁酸A型(GABA)所引发的电流及合用80μmol/L的Mg^2 时对其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为-40mV时,GABA可通过GABAA受体介导产生内向电流,且随GABA的浓度增高,电流峰值增高,EC50和Hill coefficient分别是20μmol/L t 0.7(n=7);在Mg^2 存在的情况下,GABA的浓度-效应曲线向左,向上移动,EC50和Hill coefficient分别是10μmol/L和0.7。结论:推测Mg^2 能通过正性变构调节机制影响GABAA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内自由基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 11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17组 ,假手术组 7只 ,缺血组—缺血 3h组 ,缺血 3h分别再灌注 1h、2h、3h组各 7只 ;治疗组 (即在缺血前 30分钟给予GBE 5mg/kg、10mg/kg、15mg/kg ,腹腔给药 )—缺血 3h ,但缺血 3h分别灌注 1h、2h、3h组各 7只。动物模型参照Zivin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并加以改进。结果 比较缺血组和治疗组 ,可见给予GBE后能明显减少丙二醛 (MDA)的产生 ,增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 ,SOD的测定采用黄嘌呤法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peroxi dase ,GSH PX)生成和释放 ,5mg/kg组与 10mg/kg、15mg/kg组间有显著差别 ,而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GBE可通过增强SOD和GSH PX的合成、释放 ,降低MDA的合成、保护缺血的神经元 ,且与用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大鼠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其基底节区神经元活性的变化。方法:帕金森病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d,观察其行为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苍白球区Fos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运动和增加的对侧旋转行为。急性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尾壳核和苍白球区Fos表达均增加,慢性左旋多巴治疗与急性治疗组比较损毁侧尾壳核区Fos明显减少,而苍白球区表达增加。结论:慢性间断性左旋多巴治疗诱导帕金森病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是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纹状体苍白球神经元活性增强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7.
铁离子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铁离子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偏侧大鼠黑质内注入50μg FeCl3和FeCl2,4周后用阿朴吗啡诱导动物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递质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改变。结果 FeCL3和FeCL2均可引起注射侧纹状体内DA含量选择性降低,而NA、A含量无显著改变;注射侧黑质内DA神经元显著缺失、胶质细胞显著增生;FeCL3组阿朴吗啡诱导大鼠向同侧旋转行为,FeCL2组大鼠于术后即出现特征性自发性对侧旋转行为,阿朴吗啡不能诱发其旋转。结论 铁离子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Fe^3 作用最强,胶质细胞的增生可能参与了这一毒性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纹状体区CDK5的表达变化在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Roscovitine(CDK5拮抗剂)治疗LID大鼠,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纹状体区CDK5、Thr-34位点和Thr-75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I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区CDK5表达量和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水平均较非LID组显著增高,而Thr-75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表达与非LI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经Roscovitine治疗后,前两者表达均显著下降,而后者较LID组显著增加,同时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明显减少。结论DARPP-32的Thr-3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与LID的形成关系密切。CDK5的表达增强与机体稳定内环境的代偿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S 甲基异硫脲 (S methylisourea ,S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变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 8只大鼠随机分成 4组(n =12 ) :磷酸缓冲液 (PBS)对照组、LPS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和SMT治疗组 ;此 4组又各分成 1,7d两个亚组。立体定向注射 5 μgLPS致大鼠脑黑质建立PD炎症模型 ,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 1d亚组黑质内NO释放量以及iNOS活性改变 ;RT PCR检测iNOSmRNA的表达 ;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7d亚组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  与PBS对照组相比 ,LPS注入黑质导致TH阳性细胞数下降至 35 % (P <0 .0 5 ) ;同时黑质内NO含量 ,iNOS活性及iNOSmRNA表达明显增高 ;SMT治疗组NO释放量 ,iN OS活性及iNOSmRNA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1) ;TH阳性细胞数亦明显增多 ,达 70 % (P <0 .0 5 ) ,生理盐水治疗组对此无明显改善。结论 iNOS上调是LPS诱导DA能神经元变性机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iNOS特异性抑制剂SMT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DA能神经元变性及iNOSmRNA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大鼠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其基底节区神经元活性的变化.方法:帕金森病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 d,观察其行为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苍白球区Fos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运动和增加的对侧旋转行为.急性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尾壳核和苍白球区Fos表达均增加,慢性左旋多巴治疗与急性治疗组比较损毁侧尾壳核区Fos明显减少,而苍白球区表达增加.结论:慢性间断性左旋多巴治疗诱导帕金森病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是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纹状体苍白球神经元活性增强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