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冠心病患者血浆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趋化因子RANTES(regulateduponactivationnormalTcellexpressedandsecreted,RANTES)水平的改变,为特异性抗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8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57例;冠心病组5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排除冠心病。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RANTES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RANTE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趋化因子RANTES可能参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原因,并分析其对短期死亡终点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测定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观测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33±0.47)ng/L,(12.5±2.4)ng/L和(1.32±0.99)μU/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80±0.54)ng/L,(11.5±1.4)ng/L和(2.19±1.07)μ/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和TSH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降低(P〈0.05),而FT4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FT3水平与年龄、总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线性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FL水平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分别分析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TSH水平下降,FT3水平的变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poB是否大于980mg/L,分成ApoB升高组(n=44例)和ApoB正常组(n=6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记录代谢指标,治疗依从性及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结果:ApoB升高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poB正常组(40.9%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冠心病治疗药物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发现,ApoB升高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poB正常组(52.3%与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ApoB升高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poB正常组(45.5%与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高载脂蛋白B水平是AMI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提示积极控制ApoB可能改善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分的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高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VTE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的100例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VTE风险评分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Padua评分、血糖水平和凝血指标,记录和分析患者干预期间的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du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分别为(2.09±2.17)分和(3.19±2.37)分;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症、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异常比率分别为4.00%、2.00%、2.00%、2.00%、0.00%,对照组分别为12.00%、10.00%、10.00%、12.00%、8.00%,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高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基于VTE风险评分的针对性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VTE发生风险,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糖水平。该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在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中,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33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测定,探讨在老年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网络教学方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腰椎穿刺术技能培训;将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通过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价两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技能考核总成绩[(83.9±4.9)分比(83.3±5.2)分]、腰椎穿刺操作完成时间[(11.6±2.3)分钟比(11.8±2.5)分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率[67.5%(27/40)比60.0%(24/40)]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提高学习兴趣[92.5%(37/40)比75.0%(30/40)]和强化知识记忆[95.0%(38/40)比77.5%(31/40)]的教学方式认同率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术培训,能够实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当的技能考核总成绩、操作完成时间和教学满意率等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强化其知识记忆。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高龄内科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收治高龄老年人,其中确诊下肢DVT患者106例,男性58例(54.7%),女性48例(45.3%),年龄80~99岁。单纯DVT患者91例(85.9%),合并肺栓塞15...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患者行终丝切断术后脊髓圆锥的漂移情况,分析脊髓圆锥漂移度与腰骶椎序列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终丝切断术治疗。行术前和术后腰骶部MRI平扫,测量腰骶角(LSA)、腰椎前凸角(LLA)以及腰骶椎间盘角(LSDA)以评估腰骶部脊柱序列情况。计算手术前、后脊髓圆锥弯曲角(BA)[脊髓圆锥长轴线与腰段脊髓长轴线之间所夹锐角]的差值(△BA),即脊髓圆锥漂移度。比较腰骶部脊柱序列各角度手术前、后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脊髓圆锥漂移度与腰骶部脊柱序列各角度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患者的术前LSA、LLA、LSDA分别为69.3°±7.4°、30.0°±9.5°、12.0°±4.5°,术后分别为69.8°±7.0°、30.3°±9.1°、11.9°±4.5°,手术前、后腰骶椎序列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的BA分别为22.3°±6.8°和20.1°±6.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3,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20例患者术前的LSA与术前LLA呈正相关(r=0.576,P<0.01);手术前、后的△BA为2.3°±1.1°,其与术前LSA呈负相关(r=-0.610,P<0.01),而与术前LLA呈高度负相关(r=-0.812,P<0.01)。结论对于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患者,脊髓圆锥漂移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终丝切断对脊髓拴系的松解情况;腰骶部脊柱序列对术后脊髓圆锥漂移存在影响,有助于术前预判终丝切断缓解脊髓拴系的程度。  相似文献   
5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同时也有着显著的肺外效应,如体重减轻、营养不良与骨骼肌功能障碍(skeletal muscle dysfunction,SMD)等~([1])。骨骼肌功能障碍作为COPD  相似文献   
60.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5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45例)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110例) ,比较两组患者2 4h血压监测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等浓度,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左心室肥厚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高血压病程、2 4h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 4h平均脉压升高可能为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伴发左心室肥厚是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代谢紊乱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脉压增大者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