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分析芒市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芒市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75例(其中输入16例),芒市发病59例,发病率14.94/10万。病例主要分布于城市及近郊(占86.44%);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占79.66﹪),流行高峰是6-8月(占73.33%);境外和邻县传染源输入后发生麻疹流行。结论传染源输入是发生疫情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牢固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腹腔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18例腹腔囊性淋巴管瘤中,位于大网膜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腔5例,盆腔1例,囊肿形态不规则,向下竖形发展或沿周围组织间隙生长。16例表现为囊状均匀性水样密度影,其中8例囊内见线状、点状不连续软组织影,5例见少量脂肪密度影;1例囊腔内出现液-液平面影,下层密度较高。16例囊壁薄,呈多房状;1例呈双房状,囊腔张力高,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和周围肠管关系不清,有粘连。增强后囊壁及间隔轻度强化,8例囊内可见血管影。结论:CT增强扫描多能对腹腔囊性淋巴管瘤做出明确诊断,明确囊肿发生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血管穿行其中,对临床合理确定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蚕豆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蚕豆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岁多发,男孩多见,本州傣族患病率高,发病多为蚕豆上市季节,经积极治疗全部患儿症状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儿及有蚕豆病家族史者应禁食蚕豆,以防发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4.
85.
刘俊英 《云南医药》2014,(6):699-700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达到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两位,成为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宫颈癌目前以明确病因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近50万,死亡23.3万,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15万,占世界总数的1/4,死亡约5万人。  相似文献   
86.
匡竹美 《中外医疗》2016,(28):96-98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治情况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该院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所收治患儿,对所有患儿均采用X线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分析,汇总检查结果的同时,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记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治疗效率方面分析,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1%。从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治疗前AST、CK、CK-MB、LDH分别为(65.36±3.24)、(328.14±2.37)、(55.17±3.69)、(326.17±5.08)U/L,治疗后AST、CK、CK-MB、LDH分别为(23.17±1.28)、(101.11±2.84)、(16.07±1.03)、(170.20±3.22)U/L,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极易引发心肌损害,临床应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综合诊断分析,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加快患儿机体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埃及伊蚊在芒市的分布,为登革热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诱捕法对定点或不定点村寨进行成蚊采集,以了解当地白天成蚊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对村内外的各类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采集,以观察当地蚊幼虫阳性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千人指数情况.结果 在定点村寨,共捕获成蚊4种38只,其中白纹伊蚊18只(47.37%);检查各类积水容器408个,伊蚊幼虫阳性积水容器7个,阳性容器指数为1.72,布雷图指数0.92,房屋指数1.23,千人指数12.26;在不定点村寨,共捕获成蚊4132只,其中埃及伊蚊7只(0.17%),白纹伊蚊2614只(63.26%);野外竹林调查各类幼虫积水容器170个,其中阳性容器20个,阳性容器指数11.76;居民点共调查31户,幼虫各类积水容器152个,其中阳性积水容器9个,阳性容器指数5.92,布雷图指数6.12,房屋指数22.58,千人指数60.80.结论 首次在芒市发现埃及伊蚊分布,白纹伊蚊分布较广并属于当地的优势蚊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登革热疫情及其媒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 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诊治的 HCV RNA阳性患者276例,采集其血清样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析HCV基因型(1a、1b、2a、3a、3b和6型);对不能确定型别的样本采用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 protein 5B,NS5B)测序法进行分型。结果:276例患者的HCV基因型中,主要为6型120例(43.48%)、3b型80例(28.99%),其次是1b型33例(11.96%)、3a型30例(10.87%)、1a型9例(3.26%)、2a型4例(1.45%)。其中德宏地区的患者有151例,主要为6型61例(40.40%)、3b型53例(35.10%),其次是1b型15例(9.93%)、3a型14例(9.27%)、1a型4例(2.65%)、2a型4例(2.65%)。将德宏地区151例基因分型分布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 6型及3型(包括6n、6u、6a、6m、6型混合)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1a和2a型检出百分比较低(P<0.05)。结论: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基因亚型共检出9种,主要以3b型和6型为主,其次是1b型及3a型,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本地区HCV亚型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89.
云南陇川县疟疾流行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掌握陇川县疟疾流行程度与防治状况,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中国高传播区疟疾控制项目管理与技术方案》中的“疟疾基线调查技术方案”对陇川县的赛号乡、姐乌乡、城子镇进行疟疾流行程度、防治措施、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等调查。结果 陇川县、乡、村三级网络基本健全,基本能够开展疟疾病源监测工作。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阳性率县级、乡级分别为11.58%、2.90%;疟疾病人规范化治疗率乡级59.85%,村级62.16%。当地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仅为15.44%,中小学生疟疾知识知晓率29.67%。3个乡发热血栓、处方和走访的实际疟疾发病数估算分别是255例、2445例、955例,是原疫情报告数的1.67倍、16倍、6.24倍。疫情漏报率估算分别为43.50%、93.75%、84.93%。结论 陇川县疟疾流行势态仍然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防保人员疟疾技术培训和乡卫生院显微镜镜检设备,增强当地居民疟疾防治知识意识,规范疫情管理制度和疟疾正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抽取1 861名15岁及以上傣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傣族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40.57%,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72%、11.43%、23.86%、16.53%。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58,95%CI:1.29~1.93)、30~岁(OR=1.37,95%CI:1.07~1.76)、45~岁(OR=1.81,95%CI:1.35~2.43);60~岁(OR=1.63,95%CI:1.15~2.32)、超重(OR=1.54,95%CI:1.22~1.95)、中心性肥胖(OR=2.78,95%CI:2.21~3.51)、高血压(OR=1.58,95%CI:1.23~2.03)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2013年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30岁以上、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