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临床观察和治疗,探讨及时降温对预防高热惊厥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及临床表现,对2012年1~10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年龄为4个月至6岁的86倒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治疗,制定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儿86例,其中6例转院,80例无复发及并发症,治愈出院;患儿出院后,有10例因家长忽视了体温观察导致惊厥再次发生。结论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480例 ,随机分成护理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240例采用常规妇科急腹症手术护理措施 ,护理组240例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加入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基于护理服务满意度 ,护理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妇科急腹症患者手术护理中加入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 ,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治愈率 ,优化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有利于预后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分析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80份,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溶血前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分析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前后WBC及Hbg两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前后RBC、Hct、MCV、MCH、MCHC、RDW、N百分数、L百分数、Plt、PDW、MPV及PCT12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查的多个检测指标产生影响,造成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在检测过程中应积极预防标本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的过程中,对其具体方法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妇产科手术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上,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42.449,P=0.000);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16.667,P=0.000)。结论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到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研究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肺穿刺活体组织检验,并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显示,瘤细胞CD31阳性者18例,CD34阳性者15例,波形蛋白及FⅧ-RAg因子阳性者11例,CK_7阳性者4例,CK_8阳性者5例,CD_(68)阳性者4例,Ki-6710%者20例;本组20例患者CgA、Syu、CD_(56)、EMA、SMA、TTF-1、SPA等均表现为阴性。结论临床中对患者实施肺穿刺活体组织检验显示,具有典型的PEH免疫表现与形态学特征,同时患者存在PFH影像学及临床特诊,即可确诊,临床诊断中需结合多组抗体鉴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存活28例,死亡33例.死亡患儿的血糖值(20.10±13.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患儿[(8.97±4.1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的 增加,血糖值越高,病死率也逐渐升高.血糖值的Logistic回归系数为-0.151,OR值为O.8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糖不是导致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儿多存在血糖升高,但高血糖并不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存活28例,死亡33例.死亡患儿的血糖值(20.10±13.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患儿[(8.97±4.1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的 增加,血糖值越高,病死率也逐渐升高.血糖值的Logistic回归系数为-0.151,OR值为O.8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糖不是导致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儿多存在血糖升高,但高血糖并不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艾滋病患者高活性抗逆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检测在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静脉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和三标TruCOUNT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CD4+/CD8+/CD3+)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同时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微球进行仪器的测试及其全血质控品做室内质控.比较HAART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对所有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比较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治疗9个月时与治疗6个月时、治疗12个月时与治疗9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以后,192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最低23个/μL,最高917个/μL,平均增高(213.59±69.51)个/μL.与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数均有增加,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20.95、49.86、6.12、5.92个.经统计学分析,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3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在治疗的头3个月增幅尤为显著,但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数的增加趋于平缓.CD4+T淋巴细胞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早治疗,促进和加快免疫重建,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9.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长,恢复慢,复发率0.5%~4%,重症患儿病死率高。约1.7%~5%死于急性期呼吸肌麻痹。我院2005年8月收治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呼吸肌麻痹1例,经抢救治疗好转后又复发而死亡。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