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分析中医药及相关技术融入中医人文特质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诊治的130例皮肤科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管理中则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临床管理中融入中医药及相关技术进行中医人文特质管理。观察两组皮肤科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心理健康水平管理前后的变化,比较其管理后的皮肤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服务满意度及疾病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皮肤科患者管理前的中医症状积分及心理健康SCL-90评分比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科患者管理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心理健康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科患者管理后的皮肤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科患者管理后的瘙痒症状、疼痛症状、麻木感症状及灼烧症状方面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临床管理中,中医药及相关技术应用过程中融入中医人文特质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病机特点的老年康复管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与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现将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就诊时均为慢性疾病康复阶段。其中40例患者疾病康复管理期间仅接受现代医学康复管理模式干预(从生活照料、基础管理、康复管理几个方面开展康复管理工作),设为对照组。余下40例患者在疾病康复管理期间,既接受现代医学康复管理模式,也接受中医康复管理模式(分析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体质特点;确定中医老年疾病诊治要素;在饮食管理、运动干预、情志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应用中医药手段进行个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于两组患者接受康复管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1个月),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价,比较两组躯体功能、意识状态、生化指标、健康行为评分。在康复管理工作完成后,对总体患者管理质量进行量化评分,比较两组个体化管理、人文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意识状态、生化指标、健康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在患者管理方面,其个体化管理、人文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7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根据术前CHA2DS2-VASc评分对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血管疾病史进行评分,并将患者分成3组:低危组(≤1分,18例)、中危组(>1~2分,36例)、高危组(>2分,24例),3组患者术前5 d均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术后24~48 h分别予阿司匹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分层抗凝.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血红蛋白量、围手术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结果 低、中、高危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分别为(0.56±0.48)、(1.73±0.23)和(5.62±0.76)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3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组年龄最小,高危组年龄最大.中、高危组有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比例均较低危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有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的患者比例较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中危组与高危组有既往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和INR,术后1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F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可根据血栓风险因素指导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分级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常伴呼吸困难,对患者的呼吸模式进行监测和量化分析可为病情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本文纳入39例AHF患者和24例健康受试者,采用可穿戴设备收集其夜间胸腹呼吸信号,并量化分析两组人群夜间呼吸模式的差异。与健康组相比,AHF组的呼吸率(BR)均值更高[(21.03±3.84)次/分vs.(15.95±3.08)次/分,P <0.001],相对浅快呼吸指数变异系数更大[70.96%(54.34%~104.28)%vs. 58.48%(45.34%~65.95)%,P=0.005],腹呼吸贡献比变异系数更大[(22.52±7.14)%vs.(17.10±6.83)%,P=0.004],呼吸率样本熵更小(0.67±0.37 vs. 1.01±0.29,P <0.001);此外,吸气(TI)和呼气(TE)时间均值更短、变异系数更大,劳累呼吸指数变异系数更大,庞加莱图SD1、SD2更大,以上指标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Logistic回归校准发现TI均值降低是AHF的危险因素。BR均值区分两组人群的能力最强,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结果表明呼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超声引导下观察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间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3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65例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穿刺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Acutrak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4—2019-01诊治的12例距骨后突骨折,取俯卧位,将手术床向患侧倾斜,在内踝上方与跟腱中线作弧形切口显露胫距关节后内侧、距骨后突骨折块、跟距关节,仔细清除胫距关节与距下关节内血凝块和骨碎片,直视下复位骨折后用骨膜剥离子向下方压住骨折块即可实现骨折块与距骨体部紧密对合,然后向距骨体部置入2枚导针,导针尽量与骨折线垂直,需要避免导针置入胫距关节与距下关节,顺着导针置入2枚Acutrak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8~1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骨折不愈合、距骨无菌性坏死、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10.8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2分,平均1.8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优9例,良3例。结论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距骨后突骨折患者,采用俯卧位、踝关节跖屈、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距骨后突骨折块、胫距关节与距下关节,跖屈位能对胫后血管神经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术者能更轻松地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多参数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对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恶性组,同期的8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均行GSI检查,比较两组GSI参数[能谱曲线斜率(slope of spectral Hu curve,s-SHC)、动脉期标准碘浓度值(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门静脉期NIC、碘浓度差值(iodin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ICD)、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分析GSI参数对肝脏肿瘤癌变风险的影响及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将恶性组根据临床评估情况分为可切除患者(n=28)与不可切除患者(n=61),对比两组患者的GSI参数水平,分析GSI参数对肝癌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组s-SHC、动脉期NIC、门静脉期NIC、AIF均高于良性组,ICD低于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与分析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类型分为PETD组及PEID组,每组各45例。PETD组给予PETD治疗,PEID组给予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个月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情况、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影像学髓核信号分级。结果 PEID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PETD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EID组治疗后VAS及ODI低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固定节段椎间ROM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EI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