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脓毒症是全球医疗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诊断的滞后性和治疗的非特异性。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生成知识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它通过预测未来事件为患者提供警报和建议,帮助临床医师获得经验之外的信息,从而辅助临床决策。近年来,机器学习在脓毒症领域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在脓毒症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有望构建脓毒症诊断和治疗的新体系。本文对相关文章进行回顾,旨在明确机器学习目前在脓毒症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2.
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即使按照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平均动脉压达标(≥65 mmHg,1 mmHg=0.133 kPa)时仍存在较低的舒张压。而舒张压作为反映血管张力及左心室灌注压力指标,舒张压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从脓毒性休克舒张压降低的病理生理机制、舒张压对脓毒性休克发生发展、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指导早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重症医师救治脓毒性休克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在全身性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身性感染(sepsis)是危重患者重要死因之一,在美国其发病率高达240/10万人,每年因之死亡患者达21.5万[1].目前认为,全身性感染本质是失控的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与其发生密切相关[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启动和调节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4.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往往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一直是脓毒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促凝、抗凝、纤溶及内皮功能障碍等,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针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不同发生机制及各种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5.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往往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一直是脓毒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促凝、抗凝、纤溶及内皮功能障碍等,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针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不同发生机制及各种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6.
就国内外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构建方法、构建过程、研究领域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提出我国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应以成熟的理论作为基础,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构建出符合我国的科学、灵敏、实用、统一及适合专科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7.
脓毒症是机体应对感染时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自然杀伤(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它不仅能够与固有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启动和扩大炎症反应,同时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参与感染的控制,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NK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脓毒症发病机制,合理调控NK细胞的作用也有望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数量改变和成熟状态,探讨ALI小鼠脾DC变化规律.方法 C57BL/6小鼠3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①对照组(Con):小鼠气管内注射PBS 30 μL;②ALI组(ALI):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2 mg/kg复制ALI模型.后又按注射LPS或PBS后6、12、24 h三个时间点各分成三组,每组6只小鼠.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质量/体质量比(LW/BW),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以反映肺组织炎症损伤程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脾单细胞悬液中DC比例及表达CD80、MHCⅡ水平.结果 ALI组小鼠6、12、24h时点的肺LW/B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检测示ALI组小鼠肺泡间隔增宽、充血、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病理改变.ALI组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M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LI组小鼠脾脏DC呈一过性升高,ALI组12 h时点脾脏DC升高至(1.92±0.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h时点降至基线水平(0.96±0.21)%.与对照组相比,ALI组脾脏DC表达CD80显著增加(P<0.01);与ALI组6h相比,ALI组12h和24 h脾脏DC表达CD80显著升高(P<0.05).ALI组与对照组及ALI组各时间点脾脏DC表达MHC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I早期脾脏DC存在一过性升高,伴功能呈成熟状态,脾脏DC可能参与ALI炎症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9.
 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成功撤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撤机过程占全部机械通气时间的40%以上,且20%~25%的患者即使符合撤机筛查标准,仍会出现撤机失败[1]。撤机失败会增加患者心肺负荷、呼吸机相关性感染、膈肌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2],尽早预防撤机失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撤机失败,研究显示[3],因心源性因素导致的撤机失败占所有撤机失败的21%~33%,因此尽早预测和处理各种撤机失败相关的心源性因素,有可能帮助机械通气患者实现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50.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起步,重症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科学的学术理念与实践方法,以推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近十年来,随着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进步,重症医学从学科建设到疾病诊疗均获得突破性进展. 一、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 重症医学以重症患者为救治对象,探讨疾病进展导致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内在规律,并在器官损害的早期及时进行干预与治疗,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重大转变,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住院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及医学的进步,重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社会与医疗卫生的需求逐步提高,推动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1].在临床各传统学科细化与瓶颈发展的同时,重症医学科的建设正迅速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