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们于1997年10~12月观察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帕金森病(PD)治疗药物丙炔苯丙胺(L-de-prenyl)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PC)的PCI2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在PD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苗玲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7):450-451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附16例临床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200001)苗玲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以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脑炎、脊髓炎等。本院从1986~1994年共收治了16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伴有神...  相似文献   
94.
隐球菌抗原对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测的阳性率,首次使用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法,对12例患者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100%。该方法快速、敏感和可靠,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化成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丙二醛和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和抗氧化能力与细胞老化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进行。①建立神经细胞老化实验模型:传代培养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中加入无血清培养液后,在37℃、含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的空气中培养,24h后换培养液,以后每隔3d更换培养液;按不同的培养天数分为培养1,7和14d组,各组在培养至相应的天数后终止培养。②评估神经细胞变化的指标检测:采用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老化指标脂褐素水平(相对荧光值)反映细胞老化程度;以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浓度评估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亚硝酸盐比色法得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反映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结果:①细胞内脂褐素相对荧光值:培养1,7和14d组分别是(11.55±0.9)%,(22.41±1.99)%和(29.51±4.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478.04,P<0.01)。②丙二醛浓度:培养1,7和14d组分别是(0.90±0.20),(1.91±0.19)和(2.98±0.20)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148.31,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培养1,7和14d组分别是(685.30±107.85),(372.07±74.35)和(175.04±29.67)μkat/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66.10,P<0.01)。结论:①随着无血清培养天数的增加,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细胞内脂褐素逐渐增多,细胞在不断衰老。②细胞内丙二醛浓度随细胞老化而不断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随着细胞老化而下降。说明神经细胞的老化与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呈正相关,与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③体外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模型是科学和客观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以便临床早期诊断并及早予以纠正,以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与进展性卒中相关文章,检索词“进展性脑梗死”、“进展型脑梗死”、“进展性卒中”、“脑梗死恶化”或“神经功能恶化”;应用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199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进展性卒中”;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10/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trokeinprogression”、“hyperglycemiacerebralischemia”“nitricoxidecerebralischemia”“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cerebralischemia”或“interleukincerebralisch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章,同时选取各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的论著。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的论著23篇,同时收集高血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的论著4篇,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研究的论著1篇,脱水剂应用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1篇,一氧化氮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1篇,白细胞介素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1篇。资料综合:关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包括血压、血糖、动脉狭窄及梗死部位、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脱水剂、白蛋白应用、发热及感染、白细胞介素、铁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谷氨酸及甘氨酸等。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有血压、血糖、动脉狭窄及梗死部位、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脱水剂、白蛋白应用、发热及感染、白细胞介素、铁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谷氨酸及甘氨酸等。  相似文献   
97.
近 30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磁场生物学效应及其治疗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磁场对急性脑缺血缺氧反应的影响也有所报道 ,本文现就目前相关报道及磁场可能的作用机制拟作一综述。磁场对急性脑缺血缺氧的影响郭云琴等[1] 利用旋磁场 (最大磁感应强度 0 .12T ,30 0 0r/min)和脉冲磁场 ( 0 .4T ,频率 40次 /min)分别作用于60例采用腔内线栓法制成的急性大鼠脑缺血模型达 72h和96h ,他们发现经磁场处理过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灶面积均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切片 ,发现对照…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不同时期血浆蛋白S水平的变化,探讨蛋白S水平与脑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7/2003-0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急诊留院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脑梗死组)。对照组为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8例,性别、年龄均与脑梗死组相匹配(P〉0,05)。脑梗死组在入院时(发病5d以内)、发病后20d采静脉血2mL(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同时间点采血)。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含量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参加实验脑梗死组39例,对照组38例,均采样至实验结束。①不同病程阶段蛋白S水平的变化:脑梗死组急性期(5d内)、亚急性期(20d)总蛋白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3.80&;#177;2,83),(14.69&;#177;2,66),(16,91&;#177;4,04)mg/L,(t=-3.888,-2.828,P〈0.01)]。脑梗死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游离蛋白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6.36&;#177;2.02),(6.88&;#177;1.60),(8,80&;#177;2.41)mg/L,(t=-4.782,-4.095,P〈0.01)]。②不同梗死范围蛋白S水平的变化:根据入院1周时MRI的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11例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7例。急性期、亚急性期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总蛋白S水平低于腔隙性梗死组患者1急性期:(13.22&;#177;2.79),(15.22&;#177;2.50)mg/L;亚急性期:(13.88&;#177;2.16),(16.68&;#177;2.83)mg/L,(t=-2.062,-3.313,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16.91&;#177;4.04)mg/L(t=-4.098,-3,906,P〈0.01)1。急性期、亚急性期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游离蛋白S水平低于腔隙性梗死组患者[(5.78&;#177;1.69),(7.79&;#177;2.14)mg/%;(6.41&;#177;1,40),(8.03&;#177;1.52)mg/L,(t=-3.077,-3.151,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8,80&;#177;2.41)mg/L,(t=-5.944,-5.031,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蛋白S水平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均明显下降,其下降的水平与病灶大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不同时期血浆蛋白S水平的变化,探讨蛋白S水平与脑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7/2003-0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急诊留院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脑梗死组)。对照组为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8例,性别、年龄均与脑梗死组相匹配(P>0.05)。脑梗死组在入院时(发病5d以内)、发病后20d采静脉血2mL(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同时间点采血)。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含量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参加实验脑梗死组39例,对照组38例,均采样至实验结束。①不同病程阶段蛋白S水平的变化:脑梗死组急性期(5d内)、亚急性期(20d)总蛋白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3.80±2.83),(14.69±2.66),(16.91±4.04)mg/L,(t=-3.888,-2.828,P<0.01)]。脑梗死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游离蛋白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6.36±2.02),(6.88±1.60),(8.80±2.41)mg/L,(t=-4.782,-4.095,P<0.01)]。②不同梗死范围蛋白S水平的变化:根据入院1周时MRI的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11例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7例。急性期、亚急性期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总蛋白S水平低于腔隙性梗死组患者[急性期:(13.22±2.79),(15.22±2.50)mg/L;亚急性期:(13.88±2.16),(16.68±2.83)mg/L,(t=-2.062,-3.313,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16.91±4.04)mg/L(t=-4.098,-3.906,P<0.01)]。急性期、亚急性期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游离蛋白S水平低于腔隙性梗死组患者[(5.78±1.69),(7.79±2.14)mg/L;(6.41±1.40),(8.03±1.52)mg/L,(t=-3.077,-3.151,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8.80±2.41)mg/L,(t=-5.944,-5.031,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蛋白S水平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均明显下降,其下降的水平与病灶大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的提取、分离、培养和传代的特征,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选取幼年雄性SD大鼠,处死后分离骨髓,采用贴壁法在体外培养、传代、扩增、纯化其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观察原代和传代后第2,4,6,8代的细胞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和贴壁率曲线。生长曲线:以平均每孔的细胞数(千个)为纵坐标,天数(d)为横坐标;贴壁率曲线:以贴壁率(%)为纵坐标,时间(h)为横坐标。贴壁率又称接种存活率:贴壁率(%)=贴壁细胞数/接种的细胞总数×100%。结果:①骨髓细胞刚接种时呈圆型,24h后可见细胞贴壁,贴壁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在72h后逐渐转变为多种形态的细胞。②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原代细胞第1周生长速度较慢,贴壁时间长,而1周后生长加快;生长曲线及贴壁率曲线显示,传代后7代以内细胞生长速度、贴壁率基本相同;而第8代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贴壁率也下降。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有一定的增殖能力,但其增殖不是无限的,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研究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