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讨选择性痔切除完全缝合术的效果,随机将120例1~2个痔核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痔切除创面用4-0肠线完全缝合,术后不换药,第8~10天拆线;对照组内痔创面用4-0肠线缝合,外痔创面开放,术后换药至创面痊愈。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轻微,住院时间平均(11.2±2.2)d,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2.3±3.1)d;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为中度或重度疼痛,住院时间平均(15.1±2.3)d,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7.1±3.3)d,术后外痔创面出血3例。结果表明,选择性痔切除完全缝合术效果好,能明显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2.
孙丽 《家庭用药》2014,(7):78-78
患者李某,男性,32岁。因咽痛、咳嗽三天伴胸闷、心悸就诊,有早搏、心律不齐等症状,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伴上呼吸道感染。予玉丹荣心丸(6丸/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两周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玉丹荣心丸一个月后停药复查早搏消失,心律正常,未有胸闷、心悸复发迹象.  相似文献   
63.
舒展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69-170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1型及2型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随着糖尿病(特别是2型)发生率的逐步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多数研究表明,30%~60%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在欧美,糖尿病已成为导致终末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前囊环大小、形态与折叠式人工晶体匹配的情况以及对后者位置的影响,探讨前囊环与人工晶体最佳匹配的方式。方法散大瞳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122例(13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做5.0~5.5mm直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术后行超声乳化伴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3个月后晶状体囊结构、前囊环与囊袋内人工晶体位置的变化。结果全部术眼整个晶状体囊袋塌陷、缩小,前囊环呈灰白色环状(Soemmering环),前囊环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完全包埋,无夹持(67眼);不完全包埋,部分夹持(43眼);没有包埋,完全夹持(22眼)3种状态。其中完全夹持眼组后囊膜中央区混浊发生率(50.0%)明显高于部分夹持眼组(18.6%)和无夹持眼组(8.9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夹持眼组人工晶体正位率(94.0%)与部分夹持眼组人工晶体正位率(41.9%)、完全夹持组人工晶体正位率(77.3%)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囊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前囊环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完全包埋的匹配方式是维持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体居中的最佳位置的方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细菌感染所致AECOPD患者90例,分别于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0~14d检测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C反应性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结果:抗生素治疗后,PCT、WBC、CRP、ESR均显著下降。其中PCT≥0.25ng/mL者,治疗前为88例(97.8%),治疗后为0例(O%),P〈0.05;WBC≥10×10^9/L者,治疗前为65例(72.2%),治疗后下降至8例(8.9%),P〈0.05;ESR≥20mm/1h者,治疗前为88例(97.8%),治疗后下降至20例(22.2%),P〈0.05;CRP≥10mg/L者治疗前为86例(91.1%),治疗后下降至14例(15.6%),P〈0.05。结论:PCT检测可作为观察AECOPD的细菌感染控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健康老年人伴随老龄化QT间期和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区退休老年人4年前后的常规体检,选择健康老年人112例,年龄70~81岁,平均(75.2±3.6)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56例。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50mm/s,增益10mm/mV。分别测量基年和第四年的R-R间期,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并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结果基年与第四年心电图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分别为(369±18)ms、(412.2±22)ms、(33.2±12.5)ms、(34.6±13.2)ms和(372±21)ms、(420±16)ms、(45.1±11.1)ms、(45.8±13.7)ms。二者比较,最大QT间期无显著变化(>0.05),而最大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有显著变化(<0.05)。结论健康老年人4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存在显著的纵向变化。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水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60例非急性期哮喘患者按年龄分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水平,与6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不同差异性。结果①4~19岁(少年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②20~49年龄组(青年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③50~70年龄组(老年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哮喘的发作可能与患者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治疗哮喘病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水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对60例非急性期哮喘患者按年龄分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水平,与6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不同差异性.结果 ①4~19岁(少年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②20~49年龄组(青年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③50~70年龄组(老年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哮喘的发作可能与患者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治疗哮喘病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组20例(CH组)、脑梗死组61例(CI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9例(SAH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正常者38例(ControI组),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CH组、CI组、SAH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CH组和CI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AH组较CH、CI组显著增高(P〈0.01);且病情中、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大灶组高于小灶组(P〈0.05)。【结论】NT-proBNP异常分泌参与了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对病情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和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用于胃镜检查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300例胃镜检查,尤其对近2年来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选择ASAⅠ—Ⅱ胃镜检查者120例,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龄30~50岁,体质量46~75kg,随机分三组,每组40例,异丙酚组(A组),芬太尼+异丙酚(B组),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C组),分别观察插管情况,有无呕吐,呛咳,流泪,肢体活动,镇静及镇痛效果。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入睡时间缩短,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延长(P〈0.01),C组流泪,呛咳,肢体活动,入镜有阻力及需追加异丙酚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和B组。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用于胃镜检查术时可以增强镇静及镇痛作用,降低术中焦虑,极大的减轻了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并不增加其不良反应,深受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