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骨质疏松的雌激素药物治疗与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是最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型、继发型和特发型骨质疏松等不同类型,但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主要以骨量进行性丢失、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其中,以原发型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最为常见。尽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共治疗拇外翻足21例,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66.13±6.8)岁。术前拇外翻角度平均47.0±5.4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16.3±4.7度,术前按美国足踝外科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标准评定,平均26.4±4.5分。全部病人均采用跖趾关节内侧切口,修整关节面后用二枚直径3.0mm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拇外翻角度平均16±6.5度,较术前平均减小29.3±3.5度(P〈0.01);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9.5±4.7度,较术前平均减小7.4±2.5度(P〈0.01)。术后按美国足踝外科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标准评定,平均87.9±5.1分,平均提高65.1±4.7分(P〈0.01)。结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可有效地治疗年龄大、畸形严重、骨质疏松以及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拇外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对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内I型、II型以及III型胶原纤维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佩戴自制的上切牙金属牙套引导下颌骨功能性右偏,对照组不佩戴任何装置,分别于实验1周、4周取得标本。HE染色及番红-O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髁突软骨内I型、II型、III型胶原纤维含量以及分布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HE以及番红-O染色显示,实验1周后实验组牵张侧较正常组髁突软骨厚度显著增加,到4周后两组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受压侧髁突软骨厚度4周后显著下降。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增殖层至成骨细胞层,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细胞层和肥大层。与正常组相比,1周及4周时实验组牵张侧软骨中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增强;受压侧软骨后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均显著减少。I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纤维层至软骨细胞层,两组间无显著表达差异。结论: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导致两侧髁突软骨发生了差异性生长改建,I型及II型胶原参与了改建中软骨内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一种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内低氧反应的核转录复合体,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等有重要调节作用,且在椎间盘细胞中明显表达。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临床上颈肩痛和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其早期主要特征为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与降解平衡紊乱。髓核细胞处于低氧环境中,细胞内合成的 HIF‐1α对其存活有重要作用,因此 HIF‐1α可能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该文就HIF‐1α与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肩袖撕裂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近年来众多学者围绕肩袖的功能解剖,肩袖撕裂的病因、分类和治疗,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尤其在肩袖撕裂的治疗方面,从过去的开放手术、小切口下缝合到如今全关节镜下修复,甚至许多过去认为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也得到了满意的修复。由于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正逐渐成为临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围绕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的现状以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萍  王怡  陈博  郭蕾  刘志宏  齐进  邓廉夫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169-2176
背景 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发生膝关节变形、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改变,预示KOA是与运动学、动力学等生物力学因素关系密切的一种疾病。而目前临床上缺乏对这些运动学、动力学指标的客观定量评定指标。目的 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解析KOA患者的病情,为临床医生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新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0月-2017年6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双KOA患者10例作为KOA组,另外招募无膝关节疼痛的健康中老年人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英国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行走测试,并分析受试者的步行情况和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KOA患者存在明显的步态和生物力学特征:步频、跛行指数、步长、步幅、步速均缩短,双足支撑期、单足支撑期、一步时间、步行周期均延长(P<0.05);膝关节屈曲角峰值,冠状面最初角度,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膝关节最大活动范围均减小(P<0.05);膝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加速度峰值和平均值均减小(P<0.05);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减小(P<0.05);Y轴和Z轴方向地板反作用力峰值减小(P<0.05)。结论 KOA患者关节内及其周围生物力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下肢运动出现了异常。而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KOA患者和正常人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指标,为KOA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理念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王蕾 《中国骨伤》2013,26(1):1-3
肱骨近端骨近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4%~5%,在人群中的总年发病率为6.6/1000;65岁以上老年人大多存在骨质疏松,其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排在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之后,位列第3位,占全部骨折的10%,以每年13.7%的速度增加;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未来30年,其发生率将是目前的3倍[1]。伴随着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不断升高,如何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降低医疗费  相似文献   
18.
距下关节不稳常由踝关节内翻扭伤或距骨、跟骨相对移位引起,可与踝关节不稳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存在。距下关节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复杂,生物力学稳定性较踝关节好。跟腓韧带、距跟外侧韧带、距跟骨间韧带、颈韧带、下伸肌支持带和分歧韧带对距下关节稳定起着不同作用,距下关节活动轴决定关节活动方向,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但活动轴是单一还是多变的,尚无定论。该文就距下关节周围韧带对关节稳定的作用、距下关节生物力学及距下关节不稳发病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骨与关节结核中足踝部结核很少见,误诊、迟诊时有发生.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前提.传统结核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高,且用时较长;新诊断技术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为及时诊断结核带来希望.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基石,然而当诊断不明确、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出现畸形或关节疼痛时则需要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踝关节镜手术、切开手术(清理术或关节融合术等).联合多种方法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与全膝关节置换几乎同时起步的单髁(单问室)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特殊形式。由于受到假体设计、手术指征以及操作技术等多方面限制,早期临床随访结果并不满意,因此一直未被骨科医生所接受。90年代后期,由于微创手术的普遍推广,UKA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手术指征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假体设计上的不断改进,一些坚持进行UKA的医生开始陆续报道了令人鼓舞的中长期随访结果,从而为UKA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地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