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8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5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柯慧  王晖 《肝脏》2021,26(3):230-232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是肝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有7100万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每年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人数不少于40万[1].自HCV发现以来,关于其病毒学、免疫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 )的研发和临床应用革新了CHC的治疗策略,持续病毒学...  相似文献   
72.
赖荣陶  谢青 《肝脏》2011,16(1):63-65
目前,关于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研究在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新技术的应用能较好识别基因风险因素并改进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二是新DILI概念强调药物初始特异损伤肝细胞的“上游”事件和紧接着发生的非特异“下游”事件以及基因风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耐药变异模式特点以及是否有新的变异位点产生. 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6月送检的227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用Trugene试剂盒抽提、扩增HBV基因组聚合酶逆转录酶区,PCR产物经过CLIP反应后加到MicroCel 500电泳胶板中电泳,应用GeneObjects软件获得样本的序列,分析其突变,并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27份标本中有111份(48.9%)发现已知耐药位点(M204V/I,L180M,V173L,V207I,N236T,A18lV/T等)变异,其中有明确用药史的共75例.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序贯治疗的患者中出现多重耐药变异的概率较高,为25.0%(4/16),而在先用拉米夫定后联合阿德福韦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未发现后续阿德福韦耐药变异.在其他位点的变异中,以A222T、L229V和S256C频率较高.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和SNK方法检验. 结论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模式复杂,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换用阿德福韦可导致多重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74.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iral dynam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by a mathematical model.Methods Six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a kinetic model(Neumann model)during dose of 0.5 mg/d oral entecavir.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for HBV DNA measurement at week 0,2,4,12,24.Non-linear modeling was used to fit individual patient data.Results The median effectiveness in blocking viral production was 99.970%(n=6).The median half-life of viral turn-over was 1.6 d(n=6).The median half-life of infected hepatocytes was 21.3 d(n=5).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atients,the c(virions are cleared at a rate)、ε(effectiveness)、δ(infected cell are lost at a rate)value of one patient(eg.6)were all lower and the half-life of virus and infected cells were higher,and eg.6 developed viral break-through after 38 weeks of follow-up.Conclusions Viral load decay showed a biphasic pattern during entecavir therapy which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mathematical model.The model relates processes of viral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as well as drug efficacy to model parameters.It indicates the prediction of bio-mathematical model during antivir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5.
2010年9月,<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联合召开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研讨会.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与会专家对此两类药物联合治疗的目标、策略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供读者参考,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更新.  相似文献   
76.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疗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但该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针对HCV生活周期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迅速发展,给将来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PCR技术对2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型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拉夫米定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和生化学应答率。结果:在27例CHB患者以B、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22.2%和66.6%。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基因型在As C、CHB、LC和HCC分别占50.0%、58.3%、85.7%、100%,C基因型患者随着慢性肝病的病情加重所占比重加大。B基因型患者在3个月病毒学应答率上均显著优于C基因型。结论:C基因型是CHB患者的主要基因亚型,且与患者疾病进程有关,B基因型患者对拉夫米定抗病毒疗效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78.
HBV在体内复制过程中变异率高,构成HBV准种。研究HBV准种对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等有重要意义。新一代测序(NGS)技术以其高通量、超深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生物医学领域,该技术为HBV准种带来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简述了常用的几种NG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回顾了近几年NGS技术在HBV准种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评述了病毒基因组各个功能区的变异和HBV准种的种群特征。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而言,NGS技术在HBV变异的检测中表现出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势,然而其同时存在成本高、测序出错率高、数据处理和个性化分析困难等缺点。如何克服NGS技术的不足,并将其应用于HBV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史冬梅  项晓刚  周惠娟  王晖  谢青 《肝脏》2014,(11):823-827
目的: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对比 HLH-2004诊断标准,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23例因肝功能异常入院最终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23例患者原发病分析显示,恶性淋巴瘤9例,感染8例,风湿性疾病5例,其他原因1例。主要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95.7%)、脾脏肿大(100.0%)及肝脏肿大(82.6%)为突出表现,其他表现为淋巴结肿大(73.9%)、黄疸(73.9%)、呼吸系统症状(52.2%)、多浆膜腔积液(56.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7.8%)、皮疹(34.8%)、出血(21.7%)及肾功能损害(30.4%)。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损害最为突出,主要是 LDH、AST 升高(100.0%),血细胞减少(两种血细胞下降占30.4%、全血血细胞下降占69.6%),纤维蛋白原(Fg)下降(82.6%),PT 延长(47.8%)。死亡组患者的LDH 和AS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4.509、3.339,P=0.003),而死亡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Fg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t=7.892、3.561,P=0.002)。首次骨髓检查有噬血细胞现象14例,第2次或多次骨髓检查有噬血细胞现象9例。23例经治 HPS患者12周总体生存率为43.5%。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LDH 和AST升高,PLT和Fg降低是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骨髓的多次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80.
庄焱  卢捷  谢青  林兰意 《肝脏》2020,(3):249-25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现状、短期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收集其数据,研究基线特征、DAA方案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共入组161例,DAA治疗者149例;代偿组122例,失代偿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HCV基因型及干扰素治疗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两组疗效与安全性均良好,其中SVR12率(99.17%比96.25%,P=0.325)和SVR24率(96.64%比92.0%,P=0.614)均无明显差异;基线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发生肝病进展的比例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50%vs.13.75%,P=0.000);基线肝硬化失代偿是DAA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6.765,95%Cl:2.866~15.969,P=0.000)。结论基线肝硬化失代偿是DAA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