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3篇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阪崎肠杆菌肺炎64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燕  顾学章 《上海医学》2005,28(12):1047-1048
阪崎肠杆菌为机会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加上其多重的耐药性,已引起临床关注。本研究旨在总结阪崎肠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在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10例。术前根据CT扫描结果和治疗计划系统,制备3D打印共面模板,术中在该模板引导下进行穿刺和植入粒子,术后对剂量学参数进行验证。观察治疗前后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9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90)、1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15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50)。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下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穿刺定位的成功率,治疗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计划的吻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例胰腺癌患者在共面模板引导下均成功穿刺和植入^(125)I粒子。术后剂量学参数D90符合术前计划,治疗前后D90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V100和V150分别为(94.3±2.4)%、(90.4±4.1)%和(62.1±13.4)%,符合治疗剂量学要求。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血肿。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工具,有助于胰腺癌^(125)I粒子精准植入,可使术后剂量参数符合术前计划要求。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门诊SPN患者29例,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后三维重建,并与常规胸部CT平扫对比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良性结节11例,恶性16例,排除诊断2例。毛刺和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在胸部CT三维重建中均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均P<0.05)。结论:胸部CT三维重建在观察SPN形态学方面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对SPN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女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心功能水平、用药等方面与男性患者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8月到2014年7月3所医院门诊及住院心衰患者1 444例,按性别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因、心脏超声(心超)情况、用药及预后。结果:平均随访(18.02±17.85)个月。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患者(P75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0),合并有冠心病的比例小于男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缺血性心肌病比例低于男性患者,而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心超各项指标(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好于男性(均P0.05),但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替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的患者比例高于男性(P<0.05),而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能达到最大治疗剂量的比例低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患者在心衰病因、心超指标、用药等方面与男性患者存在差异,但整体预后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0例经病理确诊的PHCC患者、107例肝硬化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GP73水平。结果 :PHCC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中位数147.57 p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30.75 pg/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0.11 pg/L)(P<0.05);PHCC患者血清中IL-6和GP73的阳性率(68.00%、60.00%)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27.1%、37.4%)及正常对照者(6.0%、2.0%)(P均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市售种植铁皮枫斗和组培铁皮石斛对谷氨酸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用SH—SY5Y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模型,观察72h损伤细胞增殖情况,MTT实验测定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测定研究两种来源石斛对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结果种植和组培石斛均可提高SH-SY5Y细胞谷氨酸损伤的存活率,降低培养液中LDH含量和细胞内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其中铁皮石斛胚芽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市售铁皮枫斗。结论石斛具有对SH—SY5Y细胞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组培铁皮石斛较市售铁皮枫斗保护作用更加显著,初步证明经过组培繁殖的铁皮石斛作用效果优于市售石斛属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等容血液稀释和肝出血自体血复苏中不同溶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新西兰家兔建立等容血液稀释和肝出血自体血复苏模型,根据手术中输注的不同等容血液稀释溶液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130/0.4组(H组)、琥珀酰明胶组(G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RL),每组6只。于家兔麻醉后血液稀释前(T0)、等容血液稀释后10min(T1)、肝出血自体血复苏后60min(T2)抽取动脉血样,行常规凝血功能和凝血弹性描记仪(TEG)指标检测;并观察肝出血自体血复苏120min内各组家兔的生存情况和失血量。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H组T1、T2时间点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时间点比较,H组T2时间点TEG各项指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家兔的生存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多。肝出血自体血回输期间,H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呈下降趋势,与G组和R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较琥珀酰明胶和乳酸钠林格溶液的凝血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血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8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62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54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血清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CRP、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组,COPD稳定期组CRP、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AECOPD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及急性加重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机体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白介素-6(IL-6)跨膜信号传导途径上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与结肠直肠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同期的结肠直肠癌组及血清对照组、组织对照组各44例,测定各项细胞因子的术前血清浓度及肿瘤标本组织浓度,分别比较血清浓度、组织浓度在结肠直肠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结肠直肠癌组病人的各项细胞因子与肿瘤分期、常用肿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的IL-6受体(IL-6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浓度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P0.001和P=0.027),血清糖蛋白130(gp-130)浓度则低于血清对照组(P=0.001)。同时,结肠直肠癌组的4项细胞因子在组织浓度与血清浓度间均有负相关趋势,但其相关程度均尚无统计学意义。IL-6的血清浓度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且不同T分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6的组织浓度则随淋巴转移范围的扩大呈降低趋势(P=0.004)。gp-130的组织浓度在没有淋巴转移者中高于已发生淋巴转者(P=0.020)。且M0组的IL-6组织浓度明显高于M1组(P=0.001),而其IL-6R组织浓度明显低于M1组(P=0.005)。结论:①结肠直肠癌病人的血清IL-6R、GP-130、TGF-β1浓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IL-6R和gp-130可经由进一步研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或将成为新的结肠直肠癌肿瘤指标;②结肠直肠癌病人血清IL-6、肿瘤组织内IL-6、IL-6R、gp-130的浓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在P6位置(内关穴)行经皮电刺激对预防女性患者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恩丹西酮组和P6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即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 mL.恩丹西酮组于手术开始即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P6组取一次性氯化银电极,直径5 mm,远端电极粘于前臂近腕部、尺侧腕肌腱的外侧和尺动脉的内侧,另一电极置于左腕近心端2寸(约患者2指宽度),连接TOF-Guard加速度仪,刺激电流为60 mA,波宽200μs,频率2 Hz,时间间隔为15 s,持续至手术结束.观察手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恩丹西酮组、P6组手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分别为76.6%、53.3%和66.7%,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的发生率分别为36.7%、6.7%和28.3%.恩丹西酮组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6组(P值均<0.05),对照组与P6组间PONV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6位置行经皮电刺激对防治女性患者甲状腺手术后PONV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