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人工流产术前宫颈及子宫内膜麻醉的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与子宫内膜两部位联合麻醉、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两药物配合应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人工流产术前对麻醉组 10 6例行普鲁卡因宫颈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子宫内膜表面麻醉。术中记录受术者腹痛程度、无阻力插入宫颈内口的扩张器号、出血量、人流综合征例数等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疼痛标准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进行评价 ,同期选择按传统机械扩宫法 10 4例做对照。结果 麻醉组镇痛有效率95 3% ,宫口松驰有效率 95 3% ,人流综合征无 1例发生。两组比较P均 <0 0 0 1。两组出血量比较无差异 ,无利多卡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普鲁卡因宫颈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子宫内膜表面麻醉镇痛效果显著 ,可大大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避免利多卡因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在LASEK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05/08来我院行LASEK手术患者56例112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普拉洛芬)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刺激症状进行1wk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在控制术后刺激症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未见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论:普拉洛芬眼液是控制LASEK术后刺激症状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重度烧伤伴并发症患者创面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邯郸 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烧伤整形科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68例重度烧伤伴并发症患者为 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 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疼痛情况(VAS评分)、创面恢复情况(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生活质量 (BSHS-A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及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干预 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伴并发症的患者实施针对 性护理干预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 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髌骨不稳患者30例。高年资手术医师A、B,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对比高资年影像学医师C,使用双图法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应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使用Bland-Altman分析图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高年资手术医师A、B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分别和高年资影像学医师C使用双图法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比较,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13和0.959,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958。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TT-TG间距差值(mm)的均值为-0.276(95%CI:-3.526~2.974)和0.143(95%CI:-3.110~3.397)。A、B医师之间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比较,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1,组内相关系数为0.891。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TT-TG间距差值(mm)的均值为-0.276(95%CI:-3.526~2.974)。结论 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操作简单,可以准确测量出髌骨不稳患者的TT-TG间距,该方法和双图法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 方法 选取腮腺区血管瘤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瘤内局部注射1%聚多卡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COX-2、CTGF阳性率、VEGF水平及免疫功能。 结果 2组患儿平均服用阿替洛尔6个月,观察组患儿平均注射1%聚多卡醇3个疗程。76例患儿均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无失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VEGF水平及COX-2、CTGF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具有抑制COX-2、CTGF及V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方法,但是有关其疗效的文献所涉及的病例数较少。 目的:进一步验证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局麻下对62例老年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5~7.1 mL。随访均超过3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观察。 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随访时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成形前显著改善(P < 0.01)。患者均无椎体后凸成形中、成形后死亡和脊髓神经脏器损伤情况发生。椎体前纵韧带后方渗漏2例,椎弓根内渗漏1例,于椎间隙渗漏1例;无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椎体的高度平均恢复75%以上,所有患者椎体后凸成形后疼痛明显缓解,2例稍有腰痛,口服止痛药有效。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经X射线片检查与椎体后凸成形后比较无改变。证实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内皮祖细胞为血管新生的前体细胞,通过促血管新生作用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良好的前景。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过程中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 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提取糖尿病和正常大鼠供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培养为内皮祖细胞。同时建立糖尿病及正常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并于缺血病变部位局部移植糖尿病或正常大鼠内皮祖细胞或PBS进行对照。移植后定期应用ELISA方法检测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数病变部位微血管密度。 结果与结论:①受体相同,移植物不同时:移植糖尿病大鼠来源或正常大鼠来源内皮组细胞后,下肢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物相同,受体不同时:正常大鼠移植内皮祖细胞后下肢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均高于糖尿病组。说明在体外定向培养和病变部位局部注射条件下,糖尿病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血管新生作用无明显影响,而对血管新生所处的病变部位微环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胃癌患者120例,均接受胃癌手术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VEGF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SIRT-1、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IRT-1、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无关(P>0.05);胃癌组织SIRT-1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IRT-1、VEGF呈高表达状态,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共同促进了胃癌的生长、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MSH6、MSH2、PMS2、MLH1)的表达,并根据MDC1及MMR蛋白免疫组化结果,分析MDC1、MMR蛋白表达及结合两种蛋白不同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MDC1和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DC1与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MDC1阳性表达患者相比,MDC1阴性表达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与MMR表达完整(MMR-p)患者相比,MMR表达缺失(MMR-d)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MDC1阴性表达/MMR-p、MDC1阳性表达/MMR-p、MDC1阴性表达/MMR-d、MDC1阳性表达/MMR-d各组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1、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关(P>0.05),MDC1阴性表达占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9.5%(12/126),与MMR-d呈正相关(P<0.001)。结论MDC1、MMR蛋白多在低级别子宫内膜癌中失表达,并且MDC1阴性表达与MMR-d具有正相关性,提示MDC1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对61例(63耳)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疗效评估等,与同期收入院的既往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资料对比,分析发病和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特点。结果既往存在和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的性别、现患耳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存在和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总有效率低于既往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915,P=0.009),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痊愈率低于既往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结论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病因复杂,疗效较差,应加大研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