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心电波形惟一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个体之间心电信号的惟一性特征。方法随机挑选100份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述分析,对比相同点及不同点,将每份心电图的波形特征逐一输入Excel电子表格,按照波形特征顺序进行排序。结果Ⅰ导联共有25例4组重复。在这些重复的病例中:Ⅱ导联共有25例7组重复,Ⅲ导联共有24例8组重复,avR导联共有20例6组重复,avL导联共有3例1组重复,avF导联共有3例1组重复,100例中无任何两例心电波形在12个导联上完全相同。结论心电信号具有生物特征的惟一性,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用于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5例,分为两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43例,并进一步按LOWN分级分为两个亚组,A1组(LOWN2-3级)20例,A2组(LOWN3级以上)23例;器质性心脏病无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42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比较各组的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c间期和Tp-e/Q-T测值。结果 A组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c间期、Tp-e/Q-T测值比C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Q-Tc间期、Tp-e间期、Tp-ec间期、Tp-e/Q-T比B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测值A2组比A1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p-e间期、Tp-e/Q-T等心电学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明燕 《心电学杂志》2010,29(5):399-400,432
目的探讨T波峰-末时间(Tp—e时间)及离散度与Brugada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测量3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Tp—e时间及离散度。随访2~6年,每年2次,心脏事件为猝死幸存和(或)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结果无症状者发生心脏事件的Tp—e时间及离散度分别为(116.00±8.94)ms、(3300±1150)ms;未发生心脏事件者分别为(8666±1000)ms、(22.00±6.30)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症状者再发生心脏事件的Tp—e时间及离散度分别为(108.50±10.69)ms、(3420±1060)ms;未发生心脏事件者分别为(85.45±9.34)ms、(18.10±12.60)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Tp—e时间及其离散度预测心脏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703。结论Tp—e时间及离散度可作为一种无创手段用于预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n=62)和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76)。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并对其HRV相关指标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N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5.9±2.6)%]明显高于DM组[(4.8±1.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PN组IMT[(1.4±0.4)mm]明显高于DM组[(0.9±0.3)m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RV时域参数比较:正常相邻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96.0±32.8)ms]、24 h全程监测记录中每5分钟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94.0±22.2)ms]、24 h全程监测记录中每5分钟的N-N间期标准差[(44.3±15.2)ms]、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18.6±6.5)ms]均明显低于DM组[(120.0±21.4)、(115.0±19.8)、(62.5±23.8)、(23.8±6.6)ms],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DPN组患者中,校正Hb A1c等影响后,IMT与HRV相关参数呈负相关(r=-0.31、-0.25、-0.30、-0.34,均P<0.01)。在DM组患者中,IMT与HRV相关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MT显著增高,HRV则显著降低,并且IMT与HRV是密切相关的。故IMT和HRV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危险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对其预后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经电极导管起搏高位右房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者中,用180次/分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Pmax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1),Pmin及Pd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Pmax及Pd在心房刺激后显著性增加(P<0.01),P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杜谕君  陈莉  冯晓霞  韩焕钦 《新医学》2021,52(8):599-602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者心电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登革热患者(登革热组)和同期3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心电图异常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心电图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特点。结果 登革热组存在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比例(51.32%,155/302)高于对照组(31.00%,93/300)(P < 0.001);登革热组心电图异常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的有ST-T改变(27.81%,84/302)、窦性心动过缓(11.92%,36/302)(P均< 0.05);有46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治疗后复查了心电图,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发生频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共36例,16例(44.44%)合并ST-T改变,高于无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25.56%,68/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登革热患者心电图异常较普遍,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登革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和较显著的心电图特征,可能有助于诊断登革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波幅和时间;检测血清中心肌酶谱指标。结果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P波、PR波、QRS波、T波、QT波时间均无差异,Ⅱ导联、aVF导联、V1导联、V3导联、V5导联的P波、QRS波、T波时间均无差异;心肌梗死患者V1导联的QRS波和T波的振幅大于健康者[(1.352±0.185 vs 0.258±0.042,0.792±0.089 vs 0.108±0.014)mV](P<0.05),CK-MB、hs-cTnT含量高于健康者[(34.22±4.84 vs 11.44±1.63)U/L,(25.28±3.25 vs 4.94±0.60)ng/L](P<0.05);V1导联的QRS波和T波振幅与CK-MB、hs-cTn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可以取得与常规心电图相当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且振幅与心肌酶谱相关,可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冼健坤 《内科》2008,3(2):170-171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来评价窦房结功能的效果,以及这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在38例怀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中,进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及阿托品试验。将其分为晕厥组和无晕厥组以及阿托品试验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晕厥组比无晕厥组以及阿托品试验阳性组比阴性组,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结传导时间和最长R-R间期都显著性地延长,最快心率和最慢心率都显著性地降低。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分别与最长R-R间期、最快心率、最慢心率都有直线相关。结论食管心房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均能较好地评价窦房结功能,这两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碎裂QRS波(f QRS)是近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心电图新概念,f 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f 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壁瘤、Brugada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心血管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健康人群中亦可发现f QRS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