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基于sacB负筛选标记的Targetron质粒分析系统。方法构建sacB毒蛋白诱导表达受体质粒pACYC-sacB(携带p15A复制子),分析sacB毒蛋白对大肠埃希菌的毒性。设计sacB基因打靶位点,构建脱水四环素诱导的Targetron供体质粒pSY11-sacB(携带colE1复制子和sacB405a打靶位点)。双质粒共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脱水四环素诱导Targetron表达并对sacB基因进行打靶。涂布含有5%蔗糖和0.1 mmol/L IPTG的选择培养基,筛选sacB基因失活的阳性菌落,利用菌落PCR进一步验证Ⅱ型内含子在靶位点的插入情况。结果sacB基因表达的大肠埃希菌不能在含有5%蔗糖的平板中生长;双质粒共转化后,脱水四环素诱导Targetron表达能够插入到sacB405a靶位点;sacB基因失活后,大肠埃希菌能够在含有5%蔗糖的平板上生长,菌落PCR验证内含子插入到DNA靶位点。结论建立了基于sacB负筛选标记的Targetron质粒分析系统,为Ⅱ型内含子功能鉴定、迁移规律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许键炜    冯占辉  李委  周谊霞    彭爽  罗娟  张亦慷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901-1905
目的 构建脑梗死后抑郁风险预警模型,为医护人员早期、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住院脑梗死患者142例,单因素分析相关资料;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ROC曲线判断各独立指标与风险预警模型诊断的准确性;交叉验证法检验风险预警模型效能。结果 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3.80%。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后抑郁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FSS、对支持的利用度、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手术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史、Barthel指数、FSS是脑梗死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史、Barthel指数、FSS及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599/72.9%/46.80%、0.744/64.6%/77.70%、0.829/68.8%/85.10%、0.928/72.90%/97.87%,交叉检验风险预警模型准确率为85.92%。结论 手术史、Barthel指数、FSS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对脑梗死后抑郁预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近20余年,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微创穿刺和抽吸设备的研发促进了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4种主流微创手术术式(硬通道锥颅穿刺血肿清除术、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显微手术)的代表性穿刺和抽吸器械。血肿清除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实现微创化、可视化、智能化、个体化。目前上市的器械已基本满足微创化和可视化的需求,将来需要更多的器械革新以实现智能化和个体化的需求,最终实现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的治疗同质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求一种理想的肠代膀胱重建的方法,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膀胱重建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麻下行回肠浆肌层腔外直接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重建手术(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在麻醉下行膀胱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予安乐处死动物,取出膀胱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结果将6只猪进行手术实验,6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无1只死亡,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腹膜-回肠浆肌复合游离瓣膜均全部成活,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与术前对比无差异。术后膀胱形态及功能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病理学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结论在动物(猪)腔外回肠浆肌剥离与自体腹膜移植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鼻炎(萎缩性鼻炎除外)分类和诊疗的专家共识,其中在治疗方面重点关注了鼻腔局部用药的临床应用,旨在进一步规范鼻炎尤其是慢性鼻炎的诊疗,明确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和鼻腔盐水盥洗等在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及注意事项,以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提高鼻炎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调控RAS相关结构域蛋白2A(RASSF2A)去甲基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不同浓度长春新碱组, 将慢病毒转染至LV-NC组(转染LV-NC慢病毒液, 感染复数为70)和LV-RASSF2A组(转染LV-RASSF2A慢病毒液, 感染复数为70)SKOV3细胞, 空白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8法检测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活力, 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的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蛋白的表达水平,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  相似文献   
7.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 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 是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现就国内外单一化学成分及其复合成分的不同类型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状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封管液的选择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电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EA组于再灌注同时电针双侧前肢内关穴30 min。于结扎前(T0)、结扎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时记录HR和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最大去极化速度(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A组T1,2时HR减慢,MAPA和Vmax降低,MAPD90延长,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A组T2时HR增快,MAPA和Vmax升高,MAPD90缩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加快心肌除极和缩短复极,从而降低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346例CR-BSI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CR-BSI患者死亡62例,病死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838,P=0.006)、糖尿病史(χ2=5.966,P=0.015)、感染后拨管时间(t=5.026,P=0.000)、是否入住ICU(χ2=6.885,P=0.009)、置管部位(χ2=5.468,P=0.019)、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χ2=4.731,P=0.030)、发生CR-BSI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t=3.556,P=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χ2=10.209,P=0.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χ2=22.668,P=0.000)、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