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6.0建立数据库,对2 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病期、民族、银屑病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53.8%)、血燥证(27.4%)和血瘀证(18.1%),其他证候较少见(0.6%);兼挟证候主要有挟湿、热、瘀、毒.主要证候在银屑病各病期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候分布与民族和银屑病家族史无关联(P>0.05),与银屑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有极密切的关联(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疾病初期一般为血热证,以后病情或者好转,或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血热证是病机转化的关键,吸烟、饮酒、疾病严重程度等可能在证候转化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总结并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ClinicalTrails.gov、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2月18日。对纳入的合格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并从文献基本信息、研究设计、疫苗信息、研究对象、结局指标等多方面归纳梳理, 定性总结临床研究进展。结果共纳入71篇文献,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4篇, 类实验研究15篇, 队列研究4篇, 病例对照研究1篇, 病例系列研究34篇, 病例报告3篇。研究对象包括1989—2021年18个国家15~79岁患子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女性。癌前病变治疗性疫苗类文献40篇(n=22 867)), 涉及疫苗6类21种。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3种已上市的疫苗[希瑞适(Cervarix)、四价疫苗(Gardasil)、九价疫苗(Gardasil 9)]作为辅助免疫治疗在预防癌前病变复发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特异性治疗性疫苗改良牛痘安卡拉E2重组疫苗相关研究已到临床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期呛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丁卡因组插管前使用雾化型喉麻管将2 ml 2%丁卡因均匀喷洒于两侧声带、会厌及气管内,对照组不进行此干预,术中两组采取相同的麻醉管理。记录两组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拔管后咽部静息痛NRS评分、手术切口疼痛NRS评分,动脉置管完成3 min时(T0)、置入气管插管前(T1)、插管完成套囊充气后30 s(T2)、患者清醒达拔管条件拔除气管插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拔管后声音嘶哑、吞咽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各有5例患者脱落。丁卡因组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0.4±0.6)分vs.(2.6±0.5)分],两组差值(95%CI)为±2.2(±2.5,±1.9),低于有效假设数值±1.8。丁卡因组拔管后咽部静息痛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分v...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高达13‰,其中25-30%的婴儿患有永久性神经损伤,包括脑瘫、癫痫、精神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以及认知和学习障碍,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挑战。亚低温治疗是支持治疗外,唯一公认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HIE的死亡率和残疾率。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作为亚低温治疗的辅助治疗或独立应用于HIE。本文综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着重于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以期进一步降低HIE的死亡率、致残率和改善神经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挖掘鄞州区域医疗数据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评价TreeScan方法的ADR信号检测能力。方法:选取2010~2016年鄞州区域医疗数据库中18岁以上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药物为他汀类药物,通过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中的药品名称信息识别他汀类药物暴露情况,根据门诊和住院诊断信息《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编码识别ADR。参考国外一项系统综述总结的用于识别ADR的ICD-10编码集建立标准信号,同时通过检索已公开发表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及药品说明书确定标准阳性和阴性信号。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评价ADR信号挖掘方法的真实性,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224 187例研究对象,其中他汀组85 758例,非他汀组138 429例。将126种ADR作为标准信号,其中13个阳性信号,113个阴性信号。在原始数据下TreeScan一共发现29个阳性信号(P<0.05),与标准信号对比,其中9个是真阳性信号。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23%,82.30%,31.03%和95.88%。正确率、约登指数和AUC值3种综合性指标分别为80.95%,51.53%和75.77%。结论:TreeScan方法能够同时对大量不同水平、互相有重合的ADR进行检测,并能有效地解决多重假设检验问题。其产生的信号数量适中且假阳性较少,可以作为其他ADR挖掘方法的一种补充,为我国的药品安全主动监测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TreeScan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1日~2021年4月27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后,对文献基本信息(发表年份、单位、国家等)和研究信息(研究人群、药物、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将研究归纳为方法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分为药物和疫苗)并进行评述。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自2017年起,关于TreeScan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发表数量最多(5篇)。作者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其中方法学研究7篇、应用研究11篇(疫苗6篇,药物5篇)。结论:近年来随着TreeScan方法学不断完善创新,其应用价值和前景也有所提高,尤其在疫苗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新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玉屏风散治疗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自建库起截至2021年11月20日,在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CNKI、WanFang Data、VIP及SinoMed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纳入符合要求的玉屏风散治疗鼻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偏振光皮肤镜下玫瑰花瓣征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偏振光皮肤镜资料库中图片,选出出现玫瑰花瓣征的皮损,进一步选出有组织病理支持的皮损,分析玫瑰花瓣征与疾病的相关性。将上述有组织病理诊断的皮损分为光线性角化病(AK)组及非AK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皮肤镜特征的差异,并用非参数检验比较AK与非AK组间、不同部位间玫瑰花瓣征数量的差异。结果 回顾性分析4 956例皮损的皮肤镜图像,144例(2.91%)出现玫瑰花瓣征,其中74例经组织病理确诊,37例为AK(50.00%);AK组与非AK组间在皮损部位(是否位于面部,χ2 = 23.786,P < 0.001;是否位于曝光部位,χ2 = 12.921,P < 0.001)以及皮肤镜下表面鳞屑(χ2 = 7.056,P = 0.008)、角栓(χ2 = 6.167,P = 0.013)、毛囊口周围白晕(χ2 = 4.893,P = 0.027)出现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玫瑰花瓣征的数量在面部与非面部皮损间(Z = -2.581,P = 0.010)、曝光与非曝光部位皮损间(Z = -2.098,P = 0.03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玫瑰花瓣征最常见于AK;若位于面部或曝光部位的皮损表现出玫瑰花瓣征,且皮肤镜下可见鳞屑、角栓或毛囊口周围白晕,诊断AK的概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定社交技能训练改善儿童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在全国6个中心以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为评定方法 ,共纳入7~13岁行为问题患儿441例,其中干预组216例,等待组225例,给予干预组患儿为期12周的社交技能训练,于基线及干预结束后分别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和教师版)以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在基线可匹配的前提下:(1)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干预后干预组总分、A分和N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其差值和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干预后干预组47.69%临床痊愈,等待组24.89%临床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00).(2)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干预后干预组总分、A分和N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02),其差值和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P=0.016,P=0.000,P=0.001,P=0.002),干预后干预组56.02%临床痊愈,等待组38.22%临床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P=0.000).(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干预后干预组总分、体诉和违纪因子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2),只有攻击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干预组干预后总分、体诉、攻击和违纪因子分的差值和减分率明显高于等待组,两组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6,P=0.015,P=0.000,P=0.000,P=0.000,P=0.012).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对中国儿童内向性行为和外向性行为问题均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一种用于调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原因、可靠且可行的定量工具(调查问卷)。方法:结合客观能力、机会、主观动机-行为(COM-B)模型,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定性资料饱和原则,对方便抽样选取的医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根据访谈结果开发定量工具(调查问卷),编制调查问卷初始版本。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检验2种方式完成问卷的质量检验和修订,制定正式问卷。结果:10名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医师参加了半结构化访谈。定性研究确定了3个影响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的主题,即能力、机会和动机因素。每个主题由若干个副主题组成,主题“能力因素”包括2个副主题:头孢菌素皮试预测价值认知情况和院内皮试相关文件知晓情况;主题“机会因素”包括4个副主题:科室常规“要求”或护士干预、患者意愿或要求、上级医师经验传授、皮试制度或指南缺乏;主题“动机因素”包括1个副主题:自我保护心理。基于访谈结果,采用7个副主题作为框架,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基于专家建议和预调查填写反馈完成问卷的修改,制定正式问卷。结论:该研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医师角度开发了一种可行的定量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