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方法28例维持性血透超过半年且每次脱水超过3kg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n=14)和常规血液透析(n=14),每周透析2次,每次4.5小时。于透析前、透析结束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ALB,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前,两组间血清β2-MG、BUN、Cr和AL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高通量透析组血清β2-MG、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5),常规血液透析组只有血清BUN和Cr浓度降低,两组白蛋白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且透析后,与常规血液透析组相比,高通量透析组血清β2-MG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BUN、Cr、ALB浓度和KT/V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且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同时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与常规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并对ALB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胞二磷胆碱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半暗带区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选出造模成功后符合标准的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康复训练组和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组4组,每组大鼠24只.造模成功后第3天,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药物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每日500 mg/kg体重),康复训练组进行滚笼、平衡木、转棒、网屏等训练,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组同时采用药物组和康复训练组的方法综合治疗.4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第7、14、21天进行神经行为学综合评分,并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周围皮质survivin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7,14,21天,药物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21天,康复训练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且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组造模后第14,21天的神经行为学综合评分分别为(2.75±0.50)分,(0.75±0.50)分,与康复训练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14,21天,药物组、康复训练组和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组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组surviv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与药物组和康复训练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二磷胆碱结合合理有序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综合疗法效果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周围皮质survivi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并探讨其在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20年与2021年参加某省PICC专业技术高级培训班的118名护士参与本研究。其中2020年(n=51)培训以理论授课结合操作实训的形式进行,2021年(n=67)在原有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引入虚拟仿真平台作为补充。使用SPSS 23.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年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评价平台的应用效果。通过满意度调查和学习日志,了解平台的使用感受。结果 2021年参与培训护士的理论成绩为(96.56±3.17)分,操作成绩为(94.06±2.16)分,其中操作成绩优于2020年(t=-11.37,P<0.001),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53)。2021年使用虚拟仿真平台的护士中63人(94.0%)认为本平台能辅助提高培训效果;61名(91.0%)护士期待虚拟仿真技术在其他知识的教学与培训中应用。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临床护士置管操作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为相关技能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与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骨肿瘤脱钙骨填充骨缺损,术后第7天行骨髓动员,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穿入骨缺损部位,然后抽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即可注入骨缺损部位。通过术后连续X线片,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12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在2~4个月以内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化的影响,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的24例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分离脂肪组织基质细胞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后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Rosi-1组(加入1 μmol/L罗格列酮)和Rosi-2组(加入2 μmol/L罗格列酮)。通过实时定量PCR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及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甘油释放浓度来评估干预对脂肪细胞脂解功能的影响。 结果 加入罗格列酮干预后,Rosi-1组和Rosi-2组成熟脂肪细胞表现多脂滴外形,UCP1蛋白(t=23.12,P<0.01;t=7.35, P<0.01)和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UCP1(t=2.63, P=0.03;t=9.86, P<0.01)、PPARγ(t=2.8, P=0.02;t=11.06, P<0.01)和PR16结构(PRDM16)基因(t=2.65, P=0.02;t=12.85, P<0.01)表达水平在Rosi-1组和Rosi-2组中均较对照组上调,且Rosi-1组(t=2.76, P=0.02)和Rosi-2组(t=5.83, P<0.01)的脂解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提高肥胖症患者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选择性作用于脂肪组织的PPARγ激动剂的研发可以为肥胖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内源性皮肤老化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MSFCs)及人ADSCs。将MSFCs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D-半乳糖(D-gal)制备MSFCs衰老模型,ADSCs条件培养基培养。镜下及流式检测ROS、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caspase3、p53、sirt1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蛋白表达。 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ROS水平上升(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增深,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ROS水平降低(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变浅。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升高,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0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Sirt1表达升高(P=0.006)。 结论 ADSCs可通过Sirt1通路改善D-gal引起的内源性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为制定健全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9月采用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设计的国内通用锐器伤调查表,对临床及医技科室人员共26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调查发生锐器伤后知晓暴露源的占72.7%,暴露源不明占27.3%;已知暴露源中携带血源性病原体第1位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共13人次,占59.09%;"自我记忆"的锐器伤报告69人次,报告率为28.16%,实际报告7人,报告率为2.86%;发生锐器伤所涉及的器具排在第1位的是头皮钢针,锐器伤发生时机排在第1位的是手术缝合时,锐器伤发生场所排第1位的是普通病房。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的常见职业伤害,锐器伤后的报告率低,基层医务人员亟待构建完善的职业防护知识屏障,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无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的范畴,保守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应用中医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本研究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载多西紫杉醇聚己内酯-吐温80共聚物(PCL-Tween 80)纳米粒在神经胶质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以PCL-Tween 80和聚己内酯为材料,利用改良的溶剂萃取/挥发方法制备载多西紫杉醇纳米粒并进行性质表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细胞摄取情况,并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纳米粒对C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载药纳米粒呈球形,粒径约为200 nm.PCL-Tween 80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0%,28 d内可以释放包裹药物的34.90%.与同浓度的泰素帝(Taxotere(R))比较,载多西紫杉醇PCL-Tween 80纳米粒对C6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更强.结论 载多西紫杉醇PCL-Tween 80纳米粒用于神经胶质瘤的化疗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同种异体血管内皮细胞(VEC)反应产生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型趋化因子(I-TAC)生成的机制。方法单独培养的VEC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TNF,用Multiplex技术检测上清液中IP-10、I-TAC浓度的变化;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同种异体VEC单独培养或共培养,检测上清液中趋化因子以及TNF浓度的变化;单核细胞和VEC共培养液中加入抗TNF抗体或核因子(NF)-kB通路阻断剂BAYll.7082干预免疫反应,观察对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应用实时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与VEC共培养前后细胞内TNF、IP-10、I-TA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外源性TNF可刺激VEC产生IP-10、I-TAC;单核细胞、VEC单独培养只产生微量的IP-10、I-TAC,共培养24、48、72h后上清液中TNF以及IP-10、I-TAC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内TNF、IP-10、I-TAC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加入抗TNF抗体或BAY11-7082能消除单核细胞和VEC共培养导致的趋化因子生成。结论在同种异体单核细胞与VEC免疫反应中,单核细胞活化后产生TNF,再通过NF—KB信号通路刺激VEC产生IP-10、I-TAC等趋化因子,应用TNF抗体以及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能减少IP-10、I-TAC等趋化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