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梳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阳明表证机理的学术观点,从最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讨论阳明表证的存在依据、概念内涵及其与阳明经证、阳明里证的区别与联系,以求更好的应用阳明表证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旴江医学非常重视脉诊,在脉学方面有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在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黄花蒿不同组织中挥发油及青蒿素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利用HPLC测定黄花蒿叶、花、根、子及茎中青蒿素的含量,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40∶60),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8 m L·min-1。结果:黄花蒿植株各组织挥发油含量排序为花叶子根茎,青蒿素含量排序为花子叶根茎。青蒿素在1.025×10-3~1.02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平均回收率100.34%,RSD 2.3%。结论:挥发油和青蒿素在黄花蒿不同组织中分布差异较大,两者均以花中含量为最高。青蒿素HPLC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方法可靠,适用于黄花蒿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系统论的中心和出发点是整体观念,强调从整体着手对事物进行研究。中医学从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到自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再到临床辨证,以及对病位相关脏腑的治疗,以至于运用食物进行养生保健的本质原因,都包含着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拿中医学的内容与系统论一一对应,而是可以借助系统论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运用辨证。  相似文献   
5.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该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医科研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在体质量化研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对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在九种体质成像、体质辨识、体质干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体质在红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疗法治疗阴虚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VIP、Wan Fang Data、CNKI和CBM,收集采用针刺治疗阴虚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各库建库起至2014年4月1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评价研究质量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中文RCT,按结局指标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共纳入了6个RC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9,95%CI(2.15,5.66)];针刺与药物对照共纳入了3个RC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9,95%CI(2.92,12.90)];针刺+药物干预措施与药物对照共纳入了3个RC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99,1.28)]。22个RCT描述了PSQI总分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7,95%CI(-5.56,-3.99)];2个RCT描述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改善情况,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时间、睡眠障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治疗阴虚失眠较药物对照组更具优势,但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认为,咳嗽是肺脏的独有症状,但并非肺独有之病。《黄帝内经》关于咳的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预后论述较为丰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咳嗽诊疗体系。其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作为著名的论点被历代所沿用,突破了见咳治肺的局限性,提示了咳与五脏六腑的内在联系,对临床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更为后人治咳开启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灸学》是中医类院校中医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专业的必修课。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技术和治疗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广泛,但教学时数较少,这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现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内容不足地方的改进、内容的补充等方法解决上述矛盾,以期给同道提供参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古法炮制与现今药典制法的淡豆豉其成品性状及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淡豆豉提取物中的总异黄酮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淡豆豉提取物中异黄酮游离苷元(大豆素、染料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Prevail-C18(250 mm×1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35∶64∶1,V/V/V),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5μl。结果:古法炮制的淡豆豉气香,质地柔软,断面为棕褐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含量为4.140 mg/g,大豆素含量为1.263 0 mg/g,染料木素含量为1.254 mg/g;现今药典制法的淡豆豉气味微弱,质地稍硬,断面为棕黄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含量为3.530 mg/g,大豆素含量为0.349 mg/g,染料木素含量为0.335 mg/g。结论:古法炮制淡豆豉与现今药典制法淡豆豉相比,前者成品性状好、大豆异黄酮类含量高,古法炮制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