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CP)发生率和病情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骨密度正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各100例,分别为A、B、C 3组,男165例,女135例,年龄60~8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L2~4或髋部骨密度值,并进行牙周检查,观察骨质密度与O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3组C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19,P=0.000)。3组CP病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可影响C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治疗CP应综合治疗,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人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17例老年会阴部PHN患者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阻滞,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障碍指数(PDI)评定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后24h、1w、4w的VAS评分、PDI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PHN具有穿刺路径短、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显著缓解会阴部PHN所导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凝血指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承德县中医院接诊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8)。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元醒脑汤治疗,每次200 m L,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一氧化氮(NO)],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缺血半暗带体积、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44/48)比75.00%(33/44)](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和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FIB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ET-1和TXB_2低于治疗前,6-Keto-PGF_(1α)和NO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ET-1和TXB_2水平低于对照组,6-Keto-PGF_(1α)和NO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均呈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的NIHSS评分和缺血半暗带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IADL评分呈上升趋势,中医症状积分呈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12周的IADL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述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醒脑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内皮功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提高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期;给予不同途径治疗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PCR法观察大鼠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肿瘤细胞中PCNA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动脉组大鼠经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最慢,静脉组其次,对照组最快,动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静脉和对照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组和静脉组大鼠生存期延长(P<0.05);动脉组大鼠生存期长于静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灌注途径化疗使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能更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收住于我院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199例。对入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确诊PSD患者91例作为PSD组,其余108例作为非PSD组。对2组康复治疗前、治疗后(6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前PS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P〈0.01);康复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但PS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仍然明显高于非PSD组(P〈0.01);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SD组明显低于非PSD组(P〈0.01)。康复治疗前PSD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于非PSD组(P〈0.05);康复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但PSD组评分仍然明显低于非PsD组(P〈0.01);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SD组也明显低于非PSD组(P〈0.01)。结论PSD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较非PSD患者差,PSD对康复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脊髓损伤患者176例,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1个月内,90例)和对照组(发病3个月以上,86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不同病程、不同损伤阶段及程度,采用相应的综合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于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ASIA运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功能独立性(FIM)评定;并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积水、痉挛、踝关节跟腱挛缩、压力性溃疡、体位性低血压、脊髓损伤后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康复治疗后,两组ASIA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早期治疗组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早期治疗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积水、痉挛、踝关节跟腱挛缩、压力性溃疡、体位性低血压、中重度以上脊髓损伤后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治疗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并发症、痉挛、踝关节跟腱挛缩、压力性溃疡、体位性低血压、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尚不能认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络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承德县中医院接诊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络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 49%(43/47)比65. 96%(31/47)](P <0. 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呈下降趋势,JOA评分呈升高趋势,研究组各时点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 51%(4/47)比17. 02%(8/47)](P <0. 05)。结论通络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股动脉血流的变化. 方法 入选老年偏瘫患者67例,随机分为mCIMT组(35)例,平均年龄(73.2±5.2)岁和常规神经发育技术(NDT)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76.4±3.8)岁.治疗前后分别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简式Fugl-Meyer (FMA-L)进行下肢功能评定,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侧下肢股动脉的血流速度和管腔直径的变化. 结果 mCIMT治疗后除FMA-L评分与ND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5.24±7.62)分比(31.32±3.28)分,t=19.99,P>0.05)],其他3项评分MWS[(56.68±6.57)分比(45.61±5.34)分]、BBS[(46.84±4.05)分比(29.84±4.05)分]、TUGT[(14.55±8.25)分比(25.35±8.70)分]明显高于NDT组(t=15.09,17.38,15.25,均P=0.001).6周mCIMT治疗后管腔直径[(9.05±1.15)nun比(8.05±0.68) mm,t=6.72,P=0.001]和血流速度[(92.55±18.25)cm/s比(69.35±8.7)cm/s,t=6.83,P=0.001]明显大于NDT对照组. 结论 mCIMT能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股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疹治愈3个月后仍在神经分布区遗留长期持续的剧烈疼痛,多存在痛觉过敏或痛觉异常,长者可达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会阴部PHN还可导致尿失禁、尿潴留等。临床采用药物、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欠佳,我科采用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部PHN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完整病例资料1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