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急性子宫内翻是一种罕见而又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分娩并发症,子宫内翻是指子宫底部向宫腔内陷入,甚至自宫颈翻出。临床上常根据发生的时间及内翻的程度进行分类。按子宫内翻发生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按子宫内翻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急性子宫内翻脱垂,即三度,是子宫内翻程度最重的表现。近代,随着围生期保健三级管理  相似文献   
2.
全国产科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全国产科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25日至28日在太原市召开.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国内对具有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因素的孕妇早期(孕24周前)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现状及意义.方法 对全国GDM发病情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再次分析,按孕妇具有GDM高危因素的程度对所有对象进行分组,统计早期筛查后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发生率、早期筛查率.采用ADA的GDM诊断标准.结果 共16 286例孕妇纳入分析,其中具有至少1项高危因素者共10 468例(64.3%),随着高危因素数目的 增加,GDM发生率逐渐增高,早期筛查例数为1687例(16.1%),提前诊断的GDM仅占所有具有高危因素人群中实际发生GDM病例的11.9%.早期筛查人群中,随高危因素数目增多,GDM诊断率逐渐升高(P<0.01).调查发现人体质量指数(BMI)≥24、年龄≥30岁、有DM家族史、南方人等4项高危因素为GDM的独立高危因素,按此4项高危因素进行上述各项分析结果相似.对16项高危因素和4项高危因素的分析进行比较,具有任何一项高危因素的孕妇中,GDM(X~2=0.802,P>0.05)和GIGT(6.3%和6.4%,X~2=0.220,P>0.05)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GDM高危孕妇应进行早期筛查,但国内早期筛查率较低.早期筛查阴性高危孕妇,应在孕24~28周重复G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伴发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影响因素, 分析比较全国各地区HDP类型的差异。方法收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家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资料完整的HDP孕妇27 680例,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血压升高组[共10 308例,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H)8 250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 058例]、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组[共17 372例, 包括子痫前期(PE)14 590例、子痫137例、慢性高血压伴发PE 2 645例]。回顾性分析华东(6 136例)、华北(4 821例)、华中(3 502例)、华南(8 371例)、东北(1 456例)、西南(2 158例)、西北(1 236例)七大地区HDP的类型分布, 通过对比各地区HDP类型的差异及其相关高危因素, 对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 (1)东北(79.05%, 1 151/1 456)、华中(68.42%, 2 396/3 502)、西北(69.34%, 857/1 236)地区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76%, 17 3...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影响. 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孕妇150例作为健康教育组,选择同期未参加孕妇学校系统学习的孕产妇150例为非健康教育组.产后2~3周专职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收集两组产妇的资料,了解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健康教育组阴道分娩率为72.0%,高于非健康教育组48.7%;健康教育组剖宫产原因78.6%为医学指征,非健康教育组心理因素占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组并发症、母乳喂养生比例分别为2.0%和和88.0%,非健康教育组10.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有一定影响,应让所有的孕产妇能接受良好的产前健康教育,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其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其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1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TSH水平,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正常分娩组140例,剖宫产组38例,产钳组35例.结果(1)产钳组产妇TSH为(4.13±0.69)mU/L,正常分娩组产妇为(2.58±0.87)mU/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产妇TSH为(2.81±0.45)mU/L,同产钳组产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正常分娩组产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产钳组新生儿TSH为(8.85±2.48)mU/L,正常分娩组新生儿为(5.36±2.23)mU/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新生儿TSH为(3.84±2.16)mU/L,同正常分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组产妇及其新生儿TSH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产妇和新生儿TSH水平的高低与不同分娩方式有关.产妇TSH水平变化用于评估新生儿TSH水平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导致的并发症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BMD)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门诊健康检查的100例围绝经期女性与100例绝经后期女性。其中围绝经期女性:年龄4555岁,平均(51±3)岁;身高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尿道横纹括约肌及肛提肌局部注射机械生长因子E肽(MGF-Ct24E),观察其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PSUI)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116只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选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剩余100只模拟妊娠分娩难产产伤建立PPSUI模型大鼠。将建模成功的64只PPSU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尿道中段及肛提肌注射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各10μl;实验1组,尿道中段及肛提肌各注射MGF-Ct24E 10μl,浓度0.1μg/μl;实验2组,尿道中段注射MGF-Ct24E,剂量浓度同上,肛提肌中注射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10μl;实验3组,尿道中段注射无菌生理盐水,肛提肌注射MGF-Ct24E,剂量浓度同上,各组16只。分别于注射后7、14 d(8只/次)行尿动力学检测各组最大膀胱容量(MBC)和漏尿点压力(LPP),随后处死大鼠,提取各组尿道中段及肛提肌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尿道横纹括约肌和肛提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注射治疗后7 d LPP及MBC比较:各实验组与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注射治疗后14 d LPP及MBC比较: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3组及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P<0.01),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3组较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高(P<0.01),实验2组较实验3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SUI大鼠尿道横纹括约肌及肛提肌损伤后肌组织出现断裂、萎缩、结构紊乱、含量减少,随着时间点延长,出现逐渐修复现象,有部分纤维瘢痕形成。结论肛提肌及尿道括约肌局部注射MGF-Ct24E能提高PPSUI大鼠LPP和MBC、能促进组织损伤后修复,对PPSUI大鼠可能有治疗作用,括约肌联合肛提肌注射治疗可能较单一注射治疗PPSUI大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B-Lynch缝合术适用于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1]).近年来,临床上已逐步用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并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医师在关注其治疗效果时,往往忽略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近期我们遇到1例B-Lynch缝合术后并发腹壁子宫瘘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笑气(nitrousoxide,N2O)吸入镇痛和药物镇痛三种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4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无麻醉禁忌证,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90例,其中PCEA(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笑气组)、药物镇痛(药物组)各30例。选择同期住院、条件相同、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娩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PCEA组于产程活跃期给予硬膜外麻醉,接自控镇痛泵联合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笑气组于产程活跃期给予吸入含50%N2O和50%O2的混合气体;药物组于潜伏期给予哌替啶(度冷丁)100mg肌内注射,于活跃期给予地西泮(安定)10mg静脉推注;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分别观察以上4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14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和孕周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4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9.888,P=0.000);34组产程时间比较:即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0);44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0);54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410,P=0.878;P>0.100);64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0)。结论产妇PCEA用于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和药物镇痛效果虽次于产妇PCEA组,但方便简单,对母儿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