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s)浓度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腹部胃肠道手术患者58例,预计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26~44分,性别不限,于术前(T0)、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1)和术后1 d(T2)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A和SP-B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期间PPCs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和无PPCs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P-A和SP-B浓度预测PPCs的准确性。结果与T0时比较,PPCs组T1时血清SP-B浓度升高,2组T2时血清SP-A、SP-B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2组T2时血清SP-A、SP-B浓度降低(P<0.05);与无PPCs组比较,PPCs组T0时血清SP-A浓度、T1时血清SP-B浓度升高(P<0.05)。T1时血清SP-B浓度预测患者PP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置信区间0.821~0.996),截断值为26.3 ng/ml,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81。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活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MMECs,制作缺氧复氧模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N组)不作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HR组)、LY294002预先给药+缺氧复氧组(LY294002组)、PDTC预先给药+缺氧复氧组(PDTC组),均进行缺氧2h复氧2h.复氧2h时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显微结构.结果:与N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与HR组比较,LY294002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PDTC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与LY294002组比较,PDTC组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结论:缺氧复氧可导致MMECs活力明显降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缺氧复氧调控过程,该通路可促进MMECs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FloTrac- Vigileo( FV)系统与肺动脉导管(PAC)技术监测心指数(CI)的一致性.方法 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3例,年龄53~75岁,身高150~ 183 cm,体重46~10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于锯胸骨后至搭桥开始前和搭桥完成后至闭合胸骨前,吸入1 MAC七氟醚,其余时间不吸入七氟醚.采用FV系统和PAC技术监测CI.于锯胸骨后未吸入七氟醚时、吸入七氟醚5、15 min时,冠状动脉搭桥完成后未吸入七氟醚时、吸人七氟醚5、15 min时记录两种方法监测的CI数据对,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FV系统和PAC技术测定CI共计258次配对数据,配对数据平均值的均数(2.8±0.6)L·min- ·m-2.配对数据差值的均数(平均偏差)为0.23 L· min-1·m-2,一致性限度(- 0.57,1.02)L·min-1·m-2,百分误差为28.6%,Kappa系数为0.546.结论 FV系统与PAC技术监测CI的一致性尚可,可替代PAC技术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I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吗啡对单肺通气(OLV)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行OLV患者30例,分为吗啡治疗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OLV前1 min(T1),结束后3 min(T2)及其后30 min(T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并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活性.结果 两组Qs/Qt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而0I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M组Qs/Qt在T3时较低于C组,而OI高于C组.两组中性粒细胞(PMN)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显著升高(P<0.05),M组SOD在T3时显著升高(P<0.05),而ICAM-1、TNF-α显著下降(P<0.05),MDA、内皮素I(ET-1)在T2、1r3时显著下降(P<0.05);在T3时刻,M组SOD显著高于C组,而MDA、ICAM-1显著低于C组,TNF-α、ET-1在T2、T3时显著低于C组.结论 吗啡对OLV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 (PI3K/Akt)信号途径在二氮嗪抑制缺氧-复氧(H-R)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MM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2h复氧2 h)、二氮嗪+缺氧-复氧组(DZ组,二氮嗪100 μmol/L预处理2 h+缺氧2h复氧2 h)、PI3K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二氮嗪+缺氧-复氧组(LY294002组,LY294002 100 μmol/L预处理2 h+二氮嗪100μmol/L预处理2 h+缺氧2h复氧2 h).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结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H-R组比较,DZ组细胞凋亡率降低,Ak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DZ组比较,LY294002组细胞凋亡率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H-R损伤引起MMECs凋亡.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后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能部分抑制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及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计算动态肺顺应性.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3、5、24和48 h测定TNF-α、IL-8水平.结果 CMV组及LOL组CPB后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CPB后各组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上升幅度EOL组低于LOL、CMV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PB后EOL组TNF-α水平逐渐下降,LOL、CMV组TNF-α水平进一步上升,在到达ICU后3 h达峰值.IL-8水平在两肺开放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24h恢复术前水平,LOL组在到ICU后48h后恢复术前水平,但CMV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 OLC可减少CPB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妇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A、B、C分别给予氢吗啡酮1μg/kg·h、2μg/kg·h、3μg/kg·h。观察记录术后患者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B和观察组C术后VAS镇痛评分以及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显著低于观察组A(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 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C。结论氢吗啡酮2μg/kg·h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方法:行全髋置换术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右美托咪定组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6μg/kg混合液共30 mL,对照组仅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稀释液30 mL。应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EC50,第1例患者使用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5%,相邻患者罗哌卡因浓度的比值为1∶1.2,若前1位患者苏醒后6小时疼痛VAS评分<3分,则下1位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前1位患者苏醒后6小时VAS评分≥3分,则下1位患者增加一个浓度梯度,直至出现7个交叉点为止。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罗哌卡因EC50为0.217%(95%CI:0.198~0.238%),低于对照组的0.248%(95%CI:0.218~0.2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中右美托咪定能一定程度降低罗哌卡因使用浓度,且不增加不良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脊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影响. 方法 SD雌性未交配大鼠,体重150~180 g,于L1~L2间隙行硬膜外置管,置管成功3d后,取无运动障碍的大鼠,行假手术及建立胫骨癌痛模型,共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NS)组(N组)、布托啡诺3组(B1组、B2组、B3组)、舒芬太尼3组(S1组、S2组、S3组).癌痛模型建立后第10~14天,C组和N组硬膜外注射NS 30μl,B1组、B2组、B3组分别硬膜外注射30μl布托啡诺25、50、100 μg(溶于NS),S1组、S2组、S3组硬膜外分别注射30μl舒芬太尼1、2、4μg(溶于NS),1次/d.动物在给药前1 h(T0)及末次给药后6 h(T1)、24 h(T2)、72 h(T3)采血,检测血清MBP.T3时取脊髓腰膨大,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神经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血清M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N组、B1组、B2组、S1组、S2组、S3组比较,B3组光镜下可见的尼氏体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37.6±3.7)、(39.3±3.6)、(36.1±3.1)、(37.3±2.9)、(38.4±2.9)、(35.7±3.3)、(35.3±3.2)比(22.3±2.7),P<0.05],Bcl-2蛋白表达减少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9.8±1.5)、(10.1±1.3)、(12.5±1.7)、(13.1±2.2)、(11.5±1.8)、(12.6±1.9)、(13.3±2.3)比(29.8±5.6),P<0.05],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8.6±2.2)、(9.3±1.6)、(10.1±1.7)、(9.9±1.9)、(8.4±2.1)、(10.7±1.3)、(11.3±1.8)比(31.8±5.3),P<0.05],凋亡细胞明显增多[(6.6±2.3)、(6.3±2.6)、(7.1±1.7)、(7.9±1.3)、(8.4±1.1)、(9.7±1.3)、(8.3±1.7)比(15.2±2.3),P<0.05];电镜下可见B3组脊髓髓鞘数量减少,结构破坏. 结论 布托啡诺50μg或舒芬太尼4 μg硬膜外连续给药对骨癌痛大鼠脊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细胞凋亡及MBP无影响,但布托啡诺100 μg连续硬膜外给药会使骨癌痛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减少、细胞凋亡增加、髓鞘结构破坏,但对MBP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Notch信号通路高度保守,但在细胞分化增殖和器官个体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会对细胞的各种应急事件作出反应,参与各器官损伤的调节机制. 目的 综述Notch信号通路在重要器官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介绍Notch信号通路基本组成及调节,及其在脑、心肌、肺、肝及肾等重要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趋向 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器官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不同,对Notch信号通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为器官损伤的预防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