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8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及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替利嗪 (cetirizine)属新一代中枢神经系统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 ,无明显中枢抑制作用 ,该药毒性低 ,安全性好。为进一步了解西替利嗪治疗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就市鼓楼医院 3家医院的皮肤科和耳鼻喉科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治疗的方法 ,从 1997年 9月共治疗 173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主要适应症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其他病种为皮肤瘙痒症 ,性别不限 ,年龄在 12~ 70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入选 :⑴对…  相似文献   
2.
<正>药疹是临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发疹型、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固定性药疹、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多形红斑样疹型、药物诱导超敏综合征等共10余种类型[1],而毛囊炎样药疹在临床较为少见,最近在门诊中遇到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引起毛囊炎样药疹,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76岁。因周身红斑、脱屑、脓疱伴瘙痒3个月,于2019年10月3号就诊。6个月前患者因患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口服吉非替尼片(商品名伊瑞可),250 mg/次,1次/d,服用3个月后,周身出现红斑、脱屑伴瘙痒,并在头部、小腹及阴阜部位出现大量毛囊炎样皮疹及黄色厚痂。  相似文献   
3.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包括素质性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偶遇的异性恋者,他们是性传播疾病(STD)及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高危人群。我国的MSM人群占男性人口的10%~15%。由于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一般人很难接受MSM群体,包括很多医务人员也不了解他们,更不用说很好地为他们服务。为了能够让医务人员有正确的认识,必须把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经过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后,继续出现尿频、尿急、会阴部酸胀等不适症状,称之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上常采用反复多种抗生素治疗而效果不佳。我们从1997年9月起对此类患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顺序特异的苷核苷酸(SSD)探针杂交方法分析HLA-DQB1等位基因与SLE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患组中DQB*0601,DQB1*0602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校正P值后差异不显,表明HLA-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SLE的关联不明显,而与DQ位点呈强连锁不平衡的DR位点或DR、DQ单倍型则可能与SLE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恶性黑素瘤是皮肤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能力,致死率高,预后极差.目前认为发病与多个异常信号转导通路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Notch信号通路中多个受体及配体通过参与肿瘤血管再生、改变肿瘤细胞黏附性等行为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和转移,并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其他途径中的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黑素瘤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6例扁平苔藓(LP)的临床、组织病理(HP)、免疫病理(IF)、免疫印迹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LP的临床资料,HPI、F、免疫印迹检查结果。结果:36例LP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12~63岁,病程1周至20年。HP诊断LP的敏感性是72.5%,一些特殊类型如色素性LP、光化性LP、肥厚性LP、毛发LP、大疱性LP、LE/LP重叠综合征等各有其特点。IF诊断LP的敏感性是75%,在IF中,Ig、C3各有11例和10例在基底膜带(BMZ)沉积,其中2例血清中检测出抗BMZ抗体。免疫印迹检查中,在表皮提取的抗原上4例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LPP)均出现阳性反应条带,其中2例240 kDa,2例200 kDa,3例180 kDa。结论:LP并非少见,其临床类型很多,HP和IF检查是确诊LP的主要依据。泼尼松、氨苯砜、反应停联合治疗LP有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病和复杂疾病。单基因病又称孟德尔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或病理性状,人体中只要单个基因发生突变就足以发病,其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据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的统计,目前,世界上确认为孟德尔遗传病且分子基础已知的疾病有4535种;由于遗传异质性的关系,这些疾病是由13 790种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另外,大约有1800种疾病确定为孟德尔遗传病但分子基础未知,有2000种左右疾病无法明确是否为孟德尔遗传病。在过去20年里,发现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的分子基础在遗传学和皮肤病学领域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候选基因法是最早用来鉴定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突变基因的方法,该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突变来找寻致病基因,尤其适用于一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但是对于大多数遗传性皮肤病,该法需要收集大家系或大量患者,并结合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纯合子定位法和精细定位法等方法才能确定致病基因。这些传统方法费力、费时、费用高,对散发病例不敏感,并受到多种因素,如患者人数少、基因座异质性、表型异质性等的影响常不能明确致病基因。最近,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尤其是外显子组测序技术(exome sequencing)的出现,使单基因病致病基因鉴定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目前利用该技术有超过一百种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组织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2-2015年诊断的6例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儿童和青年4例,成人2例.中位发病年龄13.5岁,平均病程8.5个月.皮损表现为单发(1例)或多发(5例)结节或浸润性斑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及皮下脂肪内形态单一、中等大小、胞质较少、染色质细腻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可见小核仁,无亲表皮现象,1例可见星空现象.2例免疫学表型符合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符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呈现T、B双系表型.该病治疗困难,1例患儿在化疗后获缓解,2例患者在接受化疗后皮损部分改善.结论 皮损表现和组织学无法区别B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只有通过免疫表型进行鉴别,早期骨髓及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对象为91例汉族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及102例汉族健康体检者,应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分析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238、?308、?857位点多态性。结果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TNF?α?238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OR = 4.819,95% CI:1.581 ~ 14.694),基因型GG与GA/AA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OR = 4.455,95% CI:1.410 ~ 14.077);TNF?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GG与GA/AA的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4、0.786);TNF?α?857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CC与CT/TT的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4、0.453)。结论 TNF?α?238G 〉 A多态性可能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