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标准化流程培训从而提升其急救能力,探讨分析基层急救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邯郸20个县市区的52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前后基层卫生人员的标准化心肺复苏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进行分析,汇总问题。结果 参加培训的52名学员中培训合格43名,合格率为82.70%。经过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学员在急救意识、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培训后理论知识正确率提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问题整理汇总发现基层卫生人员在心肺复苏技能方面存在急救意识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实际操作能力差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后整理出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坚持小班授课、给予学员充足学习时间等改进措施。结论通过在基层卫生人员中开展标准化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救意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开展系统化、标准化心肺复苏流程培训可以有效建立基层卫生人员理论知识培训体系、提升急救意识,提高急救能力和素质,同时对保障基层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系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10~12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6)、假手术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后2组又分为6,12,24,48及72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制备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 h,去夹再分别开放6,12,24,48,72 h,假手术模型组同样手术处理,但不夹闭股动脉,不环扎橡皮筋.将正常组、不同时间点(6,12,24,48及72 h)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假手术模型组大鼠,常规灌注取材及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无脱失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肢体缺血-再灌注6,12,24,48,72 h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蛋白在海马CA1区锥体层神经元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4.64&;#177;2.71),(18.90&;#177;1.40),(24.71&;#177;2.89),(22.10&;#177;2.62)和(21.62&;#177;1.98),与正常组和假手术模型组灰度值比较,缺血-再灌注6 h未见显著变化,再灌注12,24,48,72 h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其中再灌注24 h前后达到峰值,灰度值是正常组的172%.②肢体缺血-再灌注6,12,24,48,72 h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蛋白在海马CA3区锥体层神经元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0.47&;#177;2.13),(14.26&;#177;1.54),(26.32&;#177;2.83),(16.18&;#177;2.43)和(15.60&;#177;2.70),与正常组和假手术模型组灰度值比较,缺血-再灌注6 h组未见显著变化,再灌注12,24,48,72 h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其中再灌注24 h前后达到峰值,灰度值是正常组的261%.③假手术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蛋白在海马CA1、CA3区锥体层神经元表达灰度值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1/2B型受体介入了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海马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12):1086-108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8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6例TIA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记录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斑块不稳定组与斑块稳定组,进一步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RDW、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2)斑块不稳定组RDW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13. 21±0. 46)%vs (12. 8±0.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RDW是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血糖、RDW、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密切相关,且RDW升高可能是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有望作为一个评估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廉价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三伏期间收治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疗法,对照组单用三伏贴疗法。三伏期间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敷1次,共贴敷9次,3年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31例,无效2例,治愈率45. 0%(27/60),总有效率96. 6%(58/60);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治愈率23. 3%(14/60),总有效率85. 5%(51/6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61、4. 904,P均<0. 05)。结论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三伏贴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治疗14 d后,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NT-proBNP与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以及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8.87%vs. 17.7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中透明质酸与术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疗效及停药后妊娠率。方法60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内异症合并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32例,术中将透明质酸4ml自双侧输卵管伞部注入,并创面涂抹,腹腔镜直视下观察;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2次/周。对照组28例,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停药后1年内总有效率和妊娠率等变化。结果停药后1年内两组总有效率与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透明质酸与术后孕三烯酮可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症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肺转移瘤患者20例(56个病灶).其中单肺13例、双肺7例。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观察2个月.56个病灶中CR32个,PR19个,NC5个.总有效率91.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并发气胸2例、咯血痰2例、胸腔出血1例(均经常规治疗后好转)。认为胃肠道肺转移瘤肺内病灶5个以下、最大直径不超过3cm者,采用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而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利用肠道菌群靶向治疗糖尿病,为临床肠道菌群辅助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