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神经外科发生的院内感染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04例,感染率为5.6%.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2.9%.本组患者平均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发生率高;脱水剂、抑酸剂、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例高(P<0.05).结论采用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ADP-核糖基化样因子2(ADP ribosylation factor-like protein 2,ARL2)是一种小型GTP结合蛋白,隶属于RAS超家族中的ARF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分子结构上高度保守。ARL2 参与调节微管动力学,维持细胞形态和极性;调控线粒体功能,包括线粒体形态、运动和线粒体融合等。多种肿瘤中存在ARL2 表达异常,并且改变肿瘤细胞中ARL2 表达会影响肿瘤细胞的形态、增殖和侵袭能力,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细胞周期分布,甚至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拟对ARL2 的目前研究现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开放颅窗的动物模型上活体观察了针刺家兔双侧风池穴 ,对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测量不同口径血管的轴流、缘流的荧光辉度 ,并描绘出荧光辉度曲线。测量同一血管在生理状态下针刺双侧风池穴引起的血液缘流厚度变化、血管口径变化 ,用SAS软件包做统计学分析 ,并用四分位法描图以间接观察血管运动。结果 :电针刺激能引起动脉的舒缩运动 ,但缘流厚度却无明显的变化或有所增加 ,又一次证明了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真实性 ;电针刺激可引起血管口径为 31.36± 4.89μm的动脉明显的血管舒缩运动 ,对血管口径为 17.31± 2 .5 3μm和血管口径为71.0 0± 5 .30 μm的动脉则未引起血管口径的明显血管舒缩运动 ,在电针刺激各期中 ,以A5后遗效应期最明显 ,说明针刺除在针刺当时有效果 ,而在针刺结束后的后遗效应则可能发挥更大作用。结论 :针刺能通过引起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来实现其抗休克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MRI表现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Ⅱ)的MRI表现,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3例均在桥小脑脚区发现病变,其中7例为双侧,6例为单侧,最小病变直径约为0.9 cm,MRI表现为T1WI呈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及FLAIR呈等、稍高及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性强化,MRI诊断为听神经瘤;上述13例中有7例在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等位置发现病变,其中6例并发单侧听神经瘤,1例并发双侧听神经瘤,MRI表现为T1WI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像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均匀强化,MRI诊断为脑膜瘤;上述6例单侧听神经瘤并发脑膜瘤病例,同时有1例并发岩尖部三叉神经鞘瘤,5例并发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为椎管内室管膜瘤,3例椎管内外多发神经鞘瘤, MRI表现病变于T1WI呈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及FLAIR像呈稍高及高信号,其中2例室管膜瘤病例存在继发性脊髓空洞症,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8例病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判断神经与肿瘤的关系,其中6例与听神经相连且听神经增粗,2例病变表现与神经走行相一致,呈梭形及哑铃形。结论:双侧听神经瘤是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最常见表现,听神经瘤并发脑膜瘤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中较常见,MRI能发现微小的听神经瘤和椎管内外病变,显示病灶与神经关系较敏感,对诊断神经纤维瘤病Ⅱ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年来我科对 1 4 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颈段 2 1例 ,胸段 76例 ,腰骶段 42例 ,多发性 6例。髓内 2 7例 ,髓外脊膜下 92例 ,脊膜外 2 6例 ;MR 93例 ,椎管造影 42例 ,CT 椎管造影 1 0例。除 2例胸段腹侧肿瘤经后外侧入路外 ,其余均通过后正中椎板全切除入路。显微手术 65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1 2 5例 ,次全切除 2 0例。随访 1 1 5例 ,从 3个月~ 6年 ,计 75例优 ,2 6例良 ,优良率为 91 .3 %。结论 :MRI对椎管内肿瘤手术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手术时保护脊髓供血动脉和保护脊髓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患者除未接受脑外室引流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统计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无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控制性脑室外引流,能够调控患者的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卒中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的疾病,高血压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20%,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居各类卒中之首~([1])。近30余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健康者脑脊液乳酸(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CSF-LA)含量很低,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升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及脑梗死等有关~([2,3])。本研究以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案例结合临床应用解剖学习方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4级和2015级学生作为试验组(58人),2013级学生作为对照组(48人)。试验组建立神经外科临床实习生学习小组,实施案例结合临床应用解剖学习方法;学习小组每周2次,共4次,每次包括4个环节。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两组学生在神经外科实习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填写《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试验组学生在神经外科实习结束时填写案例结合临床应用解剖学习方法的《学生满意度调查表》。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结果 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 P=0.807)。实习后,试验组(t=-6.49,P<0.001)和对照组(t=-4.68,P<0.001)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均较实习前有所改善。其中,试验组学生在六种学习因子上均较实习前提升,而对照组学生在喜爱学习和学习动机这两种学习因子上与实习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试验组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t=2.17,P=0.032)、效率学习因子(t=3.81,P=0.001)、学习动机因子(t=4.20,P=0.001)均较对照组高。试验组学生对“案例结合临床应用解剖学习方法”的总体评价为满意。结论 “案例结合临床应用解剖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有正向作用,尤其体现在改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机上;而且学生对学习模式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四血管结扎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目前主要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大型动物模型方面鲜有报道,缺少有关的解剖资料. 目的:探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改良. 方法:参照Pulsinel i四动脉结扎法,提出电凝位于翼突与第二颈椎横突之间的椎动脉,永久性阻断双侧椎动脉.再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以动态脑电图监测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猫全脑缺血的标准.15 min后恢复颈动脉供血,进行再灌注损伤.假手术组猫不进行电凝或夹闭即缝合切口. 结果与结论:模型制作成功25只,模型制作不成功1只,死亡4只,成功率83%.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缺血脑组织呈典型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提示改进后的四血管法制作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效果确切,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法 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在CT定位下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引流,并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进行引流.结果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3例,其中,单侧17例,双侧血肿6例,共计29个血肿,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无明显气颅.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接引流管引流血肿,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简便易行的方法.术中患者体位舒适,易接受.术后睡眠、翻身不会压迫引流管而影响引流效果,并发症少,尤其是颅内积气少.它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