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融合是腰椎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后稳定运动节段的重要方式,经典的融合方式包括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很多研究报道过几种融合方式的优势、技术要求、临床疗效和融合后并发症,但结论各异,很难明确最佳融合方式。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的疗效差异,以期寻求最佳融合方式。方法:选择167例因退变性腰椎疾病行1个或2个节段融合,随访时间最短为3年的患者,分为3组,后外侧融合组62例,后方椎间融合组57组,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8例。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DQ问卷和Kirkaldy-Willis量表评价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和功能状况,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包括椎间盘高度、腰前凸、病变节段间角度、融合情况及融合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最后1次随访结果表明,后外侧融合组患者中50例(80.7%)疗效优良,后方椎间融合组患者中50例(87.8%)疗效优良,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1例(85.5%)疗效优良,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4)。3种融合方式都明显改善了椎间盘高度(P〈0.05),其中后外侧融合组椎间盘高度丢失最多,腰前凸和节段间角度明显增大,3种融合方式的节段间角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后1次随访时,3种融合方式的不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包括3例深部感染,4例暂时神经麻痹,1例永久神经麻痹,6例取骨处疼痛。提示3组融合方式在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后方椎间融合比后外侧融合能更好维持矢状面平衡。单纯后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及避免取骨处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析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肿瘤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接受护理干预后2、4周及出院时的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并且前者的焦虑情况优于后者,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化疗药物对护士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化疗职业防护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肿瘤与普通科室各30名护士进行体检,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肿瘤相比于普通科室护士,脱发、月经紊乱等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现象严重.结论:为减少化疗药物对护士健康的影响,护士在工作中应该做好化疗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4.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 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 < 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5.
背景:融合是腰椎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后稳定运动节段的重要方式,经典的融合方式包括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很多研究报道过几种融合方式的优势、技术要求、临床疗效和融合后并发症,但结论各异,很难明确最佳融合方式。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的疗效差异,以期寻求最佳融合方式。方法:选择167例因退变性腰椎疾病行1个或2个节段融合,随访时间最短为3年的患者,分为3组,后外侧融合组62例,后方椎间融合组57组,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8例。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DQ问卷和Kirkaldy-Willis量表评价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和功能状况,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包括椎间盘高度、腰前凸、病变节段间角度、融合情况及融合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最后1次随访结果表明,后外侧融合组患者中50例(80.7%)疗效优良,后方椎间融合组患者中50例(87.8%)疗效优良,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1例(85.5%)疗效优良,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4)。3种融合方式都明显改善了椎间盘高度(P<0.05),其中后外侧融合组椎间盘高度丢失最多,腰前凸和节段间角度明显增大,3种融合方式的节段间角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后1次随访时,3种融合方式的不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包括3例深部感染,4例暂时神经麻痹,1例永久神经麻痹,6例取骨处疼痛。提示3组融合方式在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后方椎间融合比后外侧融合能更好维持矢状面平衡。单纯后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及避免取骨处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学者提出的经前路矫正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植骨块塌陷、吸收或断裂的并发症。研究证实,通过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可增加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力量,避免出现植骨并发症、降低假关节的形成并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及功能恢复。目的:分析评价2个或多个节段受累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胸腰段有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的结核患者,一期行后路内固定融合并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内固定。所有患者内固定后持续9个月抗结核化疗,最初3个月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后6个月采用三联抗结核药物。随访时测量后凸角度,评价患者融合情况、神经病变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节段融合重返工作岗位。内固定治疗后15例(75%)的患者仅残留局部轻度疼痛,3例(15%)活动受限明显。内固定前11例有神经功能障碍,内固定后9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凸角度平均矫正了35.1。(84.8%)(P〈0.001),在随访期间矫正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及植骨相应并发症。结果表明,对于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伴有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应环形融合,即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可获得更大矫正,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稳定病变节段,而且可以长期有效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1972年首次提出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螺钉置入技术不断改进,如何置入最佳位置而将医源性损伤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无X射线引导下侧块螺钉置入技术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3-10/2008-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对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患者29例,包括退变性疾病11例,类风湿性节炎6例,创伤7例,肿瘤5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13~82岁.方法:29例患者均在无引导下行后路侧块钉固定融合术,选择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后方结构,直至侧块外缘和需要融合的每一节段的关节突关节.保留融合临近节段的关节囊和棘间韧带,用Heller等关于螺钉轨道的分区系统置入螺钉,进钉点则用Ebraheim等模式在侧位片卜选定.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并发症,螺钉最佳置入方向及进钉点.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5~72个月,平均26.5个月.全部病例侧块螺钉置入未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均获骨性融合.全部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通过An等的解剖投影评价方法,大多数螺钉置入到了合适的位置.X射线侧位片上没有超出Ebraheim等所描述的2区进钉点的病例,提示未损伤相应节段的神经根.进钉点最合适的是前区和1区,钉道的最佳位置是区域3区.结论:无X射线引导下的侧块钉置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退变性L4椎体滑脱,根据术前影像学测量的腰前凸角、滑脱角和滑移百分比预折弯钛棒,评价其临床符合率和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07年3月,31例Meyerding分度、度退变性L4椎体滑脱女性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58.3岁。测量术前腰前凸角(x1)、滑脱角(x2)、滑移百分比(x3),术中植入根据相应标准折弯的钛棒,测量折棒角(Y),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预折弯钛棒临床应用30例患者。结果31例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分别为8.300±1.080及26.916±1.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为Y=0.1390-0.327logx1 0.463x2 0.288x32。临床采用预折棒方法的3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1.290±3.408min,前期研究中采用经验折棒方法的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02.360±5.0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正态曲线面积下的90%估算,30例预折棒角的临床符合率为80.00%;按95%估算,临床符合率为90.00%;按99%估算,临床符合率为96.67%。结论术前将钛棒预折成相对明确的弯度,有助于减少钛棒损耗,节省手术时间,临床符合率良好,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